> “主公放心,臣已差人将水镜中提到的词如数抄录。豪放词章颇能提振心神,臣即刻命人谱曲,传唱歌筵市井。主公哪日若出访,说不定便能听得闾里传唱呢!”
另一边。
关羽劝慰道:“兄长勿忧,先前那杜甫不是颂过军师么?我等也并非无名。”
说白了,还是有许多人将水镜的出现归咎于天,出现在水镜中的名字,便是天幸之人,舆论影响不可谓不大。
不愧是军师,眼光如此敏锐。张飞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南宋和东吴,俱在江表呀!”
曹操对此不屑一顾:“英雄又怎么样,还不是‘无觅’,‘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谁的下场不是一样?”
曹老板百思不得其解,这后世文人写诗,怎么净往人心窝子上捅呢?
“这首词的典实会不会……太多了?”有人挠了挠头,眼神迷惑。
“这么多典故,他该不会是在掉书袋吧?”
众人闻言顿时求知若渴:“什么深意?”“
“切~”
那是一首婉约词,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约词——
吟诵的声音低了下去,面面相觑间,有人倒抽一口凉气:“这起笔,颇有些不同凡响啊!”
宋朝的文人反应最快,不说苏轼诸人,以婉约闻名的晏、欧、柳诸家几乎瞬间就被吸引了过去。
他原谅李清照的口出狂言了,只这一句,便胜过多少文章客?
柳永已经示意身边的歌女香香留词翻唱了。
武则天语带感慨:“婉儿啊,看来,朕也要认了。”
上官婉儿垂眸不语。内行看门道,从前面的“词里三瘦”,到这首《声声慢》,她似乎能看到百年之后那位雅致才高的女子,用血泪写出或凄或婉的词句,而后在衣冠称雄的词坛,立一面闺阁旗帜,再无来者。
不说李词在诸朝引起的赞叹,北宋,李家府邸。
李格非看向对面清丽可人的女儿,眼中忧虑更甚:“此词万千情绪,结在最末一个‘愁’字之中,又直言愁字又难负衷情,你……你这必是受苦了啊!”
“杜工部不是说了么?文章憎命达,爹您看水镜提到的前贤后者,哪个是一生顺遂的?说不定这便是女儿才女盛名下该担的担子呢?”
听罢的李格非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眸中忧色内敛。他想起女儿前些日子出游晚归写下的小词——
清新明丽,少女不知愁。然而不过几日便有这样一首凄婉悲怆的《声声慢》。这怎么会是清照写出来的词呢?!
他想到杜甫,诗圣杜甫,从《望岳》的意气风发,到《登高》艰难苦恨,一个痛苦的灵魂在离乱的世事中百般挣扎。从《如梦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