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脸色铁青,他当然知道,吴元济之同谋敢刺杀武元衡,除了怨恨其力主削藩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为了震慑自己这个皇帝。
“可惜武卿……”
【一同被刺杀的还有当时的御史中丞裴度,不过他比较幸运,只是受了伤。顺带一提,裴度也很厉害,继任武元衡为相,还平定了淮西叛乱,辅佐宪宗实现了元和中兴。
太极宫。
相府。
裴度是贞元五年的进士,颇有俊才,与自己一样支持削藩,武元衡对他非常欣赏,得知裴度在刺杀中幸免于难,甚至荡平淮西成为中兴之臣,武元衡心中高兴极了。
他大笑:“淮西宵小,死有余辜!”
“武相忠贞之士,却被公然残害。”
只是……这样举国震惊的大事,不知陛下会如何处理。
听到偶像名字的苏轼仿佛受到了神的召唤,神情激动地站了起来,语气愤愤不平:
韩文公的厉害应当被天下人知晓!楚棠你不说让我来说。
“淮西局势已明,反叛之心昭然若揭,不明者唯陛下之决心……”
【宰相遇刺的消息使得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是个热血青年,又曾与武元衡有过诗歌唱和,当即就上书要求彻查。
“荒谬。”
平心而论,刘彻也不喜欢忤逆自己的人,但白居易是后朝之臣,又有此血性,他还是不吝自己的欣赏。
节度使吴元济自从得知自己必败便心怀愤愤,此时听到这里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平定了叛乱又如何,皇帝不还是不敢拿我等怎么样吗?”
皇宫。
不过,既然已经提前得知了后事,李纯也断没有放任自己被拿捏的意思。一挥袍袖,他传令:“宣武相与裴御史进宫!”
小院里。
琵琶行6
很快,又有一批讨厌白居易的人向他泼脏水了。
但事实上,白居易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也按制守孝三年,其间并无行差踏错,而且根据宋朝人的纪录,《新井》一诗在元和元年就失传了,对此我们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刘彻非常认同楚棠的观点,他对白居易所谓的罪名嗤之以鼻,当即不屑地撇撇嘴:“好大一顶帽子。”
你们唐朝人玩这一套玩得挺熟练的啊!连早年失传的诗都能搬出来。
另一边,白氏兄弟却是“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母亲……坠井而亡?!”
“也可能是侍婢一时疏忽,”白居易猜测着,心中也是惊慌不已,不过他毕竟是兄长,在这种时候要保持镇定,他斟酌着:“母亲神智有差,无亲照看总是不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