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翻译哦!】
苏轼很有研究精神:“先前看《故都的秋》之时,便觉后世句法与今截然不同,想必他们都习惯了新文学的句法,所以将古文之句目为特殊吧?”
古代所谓小学,是经学上的一科,包括释音、释义、释形,也是为学的基础。
【看到最后几句。“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之意。”出官就是京官被贬往地方任职;感斯人言是感于斯人言的省略。
水镜上出现了第四段的内容,“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一段读罢,杜甫感慨着:“本为京官,仕途顺达,一夕遭贬,身上又是患病,遥想旧日种种,形势翻覆间岂会无有悲哀之意。”
李白饮下一口酒,包括他在内,水镜中提到的诗人俱是郁郁不得志,哪怕豪如魏武,亦是难以完成统一天下之夙愿,难道传世的代价,便是百般磋磨吗?他难得有几分感伤。
史载,白居易少时苦读,参加科考之后,“十年之间,三科登第,名人重尔,迹升清贵。”仕途比李白杜甫顺畅了不止一点,连中唐大佬韩愈都比不过他。】
韩愈想到这也颇为怨念,他曾经参加了三次进士考试,均是失败,第四次才得以考中;考中进士后,他又三次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无一例外均未考中,白居易这种三科登第的经历岂止是比他好了一点?
,朝堂多了这样一位贤才之士,是国朝之幸。
太极宫。
嬴政和刘彻闻言也是在心里点头,是个有才的。这样有才能的一个人,怎么就被贬了呢?他们和韩愈想到一起了。
白居易:???
这种私人关系难道也值得探究吗?
李白失笑,后世的有些关注点真是异于常人。
李白吃瓜的笑容凝固在脸上:怎么还能和我扯上关系?
他只是在心里构思了一下,根本来不及写出来就在前几课被剧透了一脸,他还怎么写?
妻子卢氏饶有兴趣地推了推丈夫的肩膀:“夫君,真是因为如此么?”
【李白和王维也没什么交集,按理说,两人同时,又都是当时的顶流,还有共同好友孟浩然,二人又都拜访过玉真公主,明明有一百次交往的机会,偏偏就是没有,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旁的杜甫忍笑:“似乎确实未见太白兄与王摩诘交游。”
另一边,万万没想到还能cue到自己的王维:……
王摩诘心细如发,电光火石间想起楚棠之前的言语,忽然有所明悟:文人私交,在后世眼中,不会也是“八卦”中的一类吧?
“能写出这样的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