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若是看得这般秋景,郁达夫想必不会那般悲凉吧!”
未央宫。
卫青等人如遭当头棒喝,猛然回过神来:“百年不到,他们的国家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嬴政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暗自沉吟:“短短78年,故都换新貌,后世王朝,怎么会有这样的惊天伟力?”
【这是航拍中国里的秋景图,大家看完有什么感想呢?壮美山河,处处是风景。郁达夫独爱故都北平的秋日,大家又会对哪里的秋天魂牵梦萦、感慨遂深?我们这次的作业,就是请大家模仿郁达夫的笔调,写一篇随笔,分享你眼中的秋,字数不限哦~这篇课文就讲到这里,有问题后台私信,喜欢的话一键三连,我是楚棠,下节课再见!】
苏轼迟疑了一下:“模仿郁达夫的笔调,是要我等写那新文学?”
文章大家韩愈颇觉棘手:“那新文学看着是平易,但若要写,却是有些难于下笔啊。”
白居易同样迟疑:“诗可俚俗,但这新文学的文法,我等却是生疏得很啊。”
向来积极交作业的曹植第一次想逃掉,有个词语叫东施效颦,他不想做东施。
万万没想到,对后世学子来说极为平常、极好应付的一次随堂作业,竟是令不少文坛大佬踌躇不已,唯一有共鸣的,可能就是“字数不限”这样
当然,也有例外。
冯梦龙摩拳擦掌:“我也来试试这新文学的笔法。”
毕竟这种语言,看起来真的很方便。
曹雪芹也有些跃跃欲试,不过他走了个偏锋,他不想模仿郁达夫的,他想模仿老舍的!反正都是新文学,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吧?
另外,他们还觉得心惊的是水镜上放出的两首诗词和提到新文学时隐隐用到的字眼,秦皇汉武等人敏锐地感觉到其下潜藏着惊雷,一时间对楚棠的观感都复杂了起来,既想从她口中窥到机缘,又怕她说出什么意想不到的话引起骚乱。
他们这样想着。
几日之后,黄昏幕下,水镜准时亮起。
院中的白居易几乎立时抬头,上次横空杀出一个郁达夫,这次按顺序,应该要讲他的《琵琶行》了吧?
被看穿心事的白居易微窘,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掩饰尴尬:“我有什么好紧张的。”
“说不定楚姑娘有什么别的想法呢?”
【各位同学大家好,您的新课文又上线了~】
呵呵,你知道就好。
【这次的作业其实就是个小随笔,大家不用用文言文写的,嗯……写的也不是纯种文言文,好像是文白夹杂的机翻,大家s起来真是太敬业了,直接用白话文写就好啦!很简单的。】
古文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