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恶意偷懒,逃避责任,那社区会先给出首次善意的警告提示,给他一段改进期限。要是在这之后,还是屡教不改,近一个月啥活动都不参加,又没有特殊理由,纯粹主观上不想参与任何互动,那就会特派心理调解员去给他做做心理疏导,看看是不是“心有千千结”。要是心理疏导都没用,还是懒,那就只能按周扣除积分啦。
2. 公序良俗破坏者:要是有社员调皮捣蛋,做出扰乱社区秩序、破坏公共环境这些违背公序良俗的事儿,智能手环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小i也会赶紧分析。这时候矛盾处理小组就像社区的“包公”,会介入调查核实。
要是确认这行为是主观恶意,而且情节严重,再结合相关人员集体多数差评认定,最后处理结果还无效,那就会根据对集体利益的影响情况扣除积分。咱社区对于公序良俗的判定标准,那可是以法律法规和道德良俗为准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 感情纠纷小插曲:当社区的“小雷达”监测到社员家庭有矛盾纠纷,或者社员之间发生感情矛盾,就像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别担心,小i和热心邻里会先化身“和事佬”,去劝解一番。要是劝不住,专业人员就会登场调解。
要是还是解决不了,矛盾处理小组就会深入了解矛盾的来龙去脉。要是因为主观恶意导致的矛盾纠纷,对社区和谐造成严重影响,那就会根据公屏和小i测评扣除积分。但要是因为误解、沟通不畅这些非主观恶意原因引起的,矛盾处理小组就会组织双方坐下来好好协商解决,不会涉及信誉积分变动。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和和睦睦最重要。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恶意差评就是指那些故意捏造事实、歪曲真相,想降低他人信誉积分的恶劣行为也视为主观恶意破坏社区和谐行为也会遭遇积分扣除奥。而且家庭矛盾纠纷,不仅指家人关系,还包括邻里之间的感情等社交纠纷哦,毕竟社区就是个大家庭,大家的事儿都管。
三、积分扣除大招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积分扣除采用百分比扣除机制,而且明确只有针对主观恶意恶劣行为事件才会出手。要是社员因为主观恶意,做出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或者经过调解还死不悔改,遭到集体差评,那就得按比例扣除信誉积分。
比如说,有位一直表现良好,拥有10万积分的社员,突然“黑化”,主观上做出严重伤害集体利益的事儿,还毫无悔过之心,那最多可能扣除50%的积分。同时,他的社区岗位也会被撤销。不过只要他能认识错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