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官员们都清楚,如果户部发不足军饷,不管怎么做,谁去做,做这个三边总督都是没法活。
转眼三个月过去,新总督依然没有人选。
崇祯帝是天天问,时时问,可吏部的人跟皇帝玩躲猫猫,全都把头龟缩进去。
搁太平年岁这总督的肥缺,少说也得几万两银子打点才能捞到手。
今时不同往日了,今日的陕西三边可不是个好位置,谁去都明摆着是去送死!
谁接任那个位置,谁横竖都得死,要么死在缺粮断饷的流民乱兵刀下,被他们生吞活剥;
要么镇压失败,轻者被革职入狱,重者被千刀万剐。
无论哪一种死法,都会让你后悔生而为人,想想后背就一阵发凉。
官当不成,可以再等,脑袋可不像韭菜割了一茬,还能继续长回原样,这种送脑袋的差事,谁去谁是傻子。
可皇帝天天问天天问,都问了三个月了,吏部实在是躲不过去了,一咬牙终于推选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出任陕西三边总督。
杨鹤何许人也?
字修龄,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雒南知县、长安知县,万历四十年擢升为御史,上疏言事直率无忌,遭当事者排斥,引疾而去。
杨鹤是个御史,而且还是个非常称职,敢于直言的御史,这老头干御史非常的努力,每天没事就喜欢弹劾别人。
虽然弹劾的没什么是国家大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官僚私人生活作风,老头每天都弹劾的很开心。
虽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动不了那些官员的根本,但也搞的那些被弹劾的官员每天都很不开心。而那些没被弹劾的官员,听八卦也听得很开心。
就因为老头嘴碎,朝廷上下没有哪个看他顺眼。
杨鹤本来因为讨人嫌,天启朝时被排挤出朝廷回家养老。可崇祯上位后听人说起杨鹤的事迹,觉得杨鹤是名正人君子,又把他弄回了朝廷。
为了报答崇祯皇帝起用于田间的知遇之恩,杨鹤见国事衰败不堪,就劝崇祯要培养国家元气,说什么图治之要在于培养元气——如,小民元气、封疆元气,士大夫元气。
说得头头是道,崇祯听着欣喜异常,认为杨鹤有大才。
就说朝廷要培养元气这话,绝对在理,剑锋所指朝廷中相互攻讦,愈演愈烈的党争问题。
崇祯认为有大才,可他的言辞引起善于党同伐异的朝中大僚的反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