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隐不知道以德服人和流星雨有什么关系?但是她看得出来,吴自用,月儿,木兰是知道流星雨和以德服人是什么关系的。
大少敢这么说,也是因为京城的那位,正在执行的新政策。
崇祯帝从小受儒学大家熏陶,他坚信读书人都是光明磊落,一身浩然正气的正人君子,皇帝往这些正人君子家里安插锦衣卫密探是不对的。
崇祯皇帝不喜欢锦衣卫,更不喜欢东厂番子,因为自己还是信王的时候,自己身边就有东厂的人,这让他非常的反感。
以前自己只是一个信王,知道身边有暗探也是没有办法。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自己是皇帝,那些该死的密探就没有必要留下来了。
自从自己登基以来,那满朝文武对锦衣卫是怨声载道,特别是魏忠贤那老狗倒台之后,呼吁裁撤锦衣卫的声音越来越高。
崇祯皇帝认为,自己是一个开明的大度的皇帝,满朝文官武将,全都是大儒名士,正人君子。
总是让锦衣卫的密探监视着这些正人君子,是对正人君子们的不信任,此等行为非常的不妥,有损君臣和睦。
为了体现皇帝对满朝饱读诗书的儒门正人君子们的信任,崇祯帝决定裁撤锦衣卫,搞了个没有圣旨,锦衣卫不能出京城,东厂番子不得出皇城的承诺。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崇祯帝开始大规模裁撤锦衣卫,那些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金钱,绞尽脑汁才以各种身份潜伏在各高门大院里的探子们,小人物糊里糊涂的就被解了雇,大人物全都召回了京。
这一举动,使得那些潜伏在各高官贵族家里的,家主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他们,纷纷浮出水面,几十年的隐忍瞬间化为虚无。
很多高门大院的主人猛然发现,那个在自己家里干了一二十年的,忠心耿耿的管家,竟然是锦衣卫。
也有人家发现,自己家里那个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扫地老妈子,或者是种花的花匠,竟然也是锦衣卫。
皇帝的这一新规,终于把悬挂在文武百官头上二百六十年的那把剑取了下来,众文武顿感浑身上下一阵的轻松。
当今皇上果然是圣主明君,比得过尧舜禹汤,秦皇汉武。
于是乎,崇祯帝迎来了朝野上下一片皇上圣明的高呼声。
监管百官的锦衣卫都栽撤了,那监管锦衣卫的东厂自然也没了什么作用,也被关进了皇城,无旨不得出皇城半步。
一时之间,崇祯皇帝的圣贤之名传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