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日,秋高气爽,太湖翡翠岛风景如画。
张溥在岛上搭起高台,举办重阳诗会,邀请本地名流归家院的姐妹们前来唱曲助兴。
诗会现场,江南文人墨客们齐聚,气氛热烈非常。
程风跟随南京士子登上翡翠岛,看着百余士子齐聚,确实被张溥的号召力震撼到了。
此时高台主座有一人,三十来岁,此人就是江南二张之一的张采。
此人大名鼎鼎,可不一般,将是未来复社的主要骨干,天启七年的举人,崇祯元年的进士。
只因任前回乡省亲,正逢重阳佳节,好友张溥要办重阳诗会,特意过来捧场。
原本坐在高台喝茶的张采,正百无聊赖的听着现场士子高谈阔论,不安分的眼睛四处乱扫,总盯着归家院的姐妹们不放。
一不小心,眼角的余光看见锦衣华服的南京国子监众士子,簇拥着一位身着布衣的小孩走上高台,形象十分的扎眼。
以前南京国子监学子中,最小的就是王夫之,因为成名早,大家都认识,现在出现了个更小些的小孩,好多人都没见过。
张采有些奇怪,这小孩是谁?竟然能让南京士子如众星捧月一般的簇拥而入。
张采到吴江时,天色已晚,并未见过大少,不知此子为何人。
今日见到南京士子如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个小孩,心中好奇,看看坐在不远的小秀才归庄,便问归庄:“归秀才,可知进来那小孩是谁?”
十五岁的归庄,少年成名,颇有才气,十二岁中秀才,年纪虽小,却在江南有了不小的名声。
他看了一眼入口处,见是昨日在张府见过的程风,笑道:“此子可是大名鼎鼎,张先生肯定听过。”
“噢,如此有名?归秀才说来听听。”
归庄笑道:“先生肯定知道,大明新进一位大名鼎鼎的名人,大明游玩使。”
张采瞬间明白:“你是说此子便是袁尚书的关门弟子,御赐大明游玩使,程风程虚谷?”
“正是此人。”
程风此人,张采早些年听过一耳朵,只是自己忙着备考,没有关心此人,并不太清楚此人的大明游玩使是怎么来的。
自以为是小孩子靠着嘴甜,溜须拍马换来的,心中有些不屑一顾,微微一笑:“此悻进小人也。”
归庄摇头:“张先生此言差矣,听闻此子的大明游玩使,并非投机取巧所得,而是救了京城数万百姓换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