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下,道:“这得分角度吧。”
秦淮书有些诧异:“有哪些角度?”
楚易安嘿嘿笑了笑,说到这多少有些自豪:“崽儿啊,你要知道,我们那个世界的人战胜都是一笔带过,但只要是败了,那必须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比如李信的兵败,咱得从军事,政治,个人三个角度来说。”
“从他个人和军事指挥层面来说的话,大概是年轻气盛,过于轻敌。后来判断失误,没有识破项燕诱敌深入的计谋。”
“还有对战场局势判断和应变反应能力非常欠缺。”
“从政治方面来说,就要问昌平君为什么要反了,可能是对秦国统治不满吧,再加上他本就是楚国公子。”
“除了这些外,嬴政没有采纳王翦的建议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次兵败。”
“总结下来就是,李信自己有问题,点也背。”
如此一说,后世对李信的评价还挺低的。
也是,自古成败论英雄,李信的兵败绝对是秦国一统六国路上的重大惨败,差点扭转历史。
如果不是嬴政又重新把王翦请回来,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能一统六国。
嬴政将王翦请回来后,还是给了他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临走的时候,王翦还向嬴政要了很多田地,行军途中还三番五次让嬴政再给他些良田,赐点财宝。
下属都觉得他的行为不妥,但是王翦知道嬴政多疑。
如今他手里又握着这么多兵马,如果不让嬴政以为他只是贪财,怕是很难消除嬴政对他的怀疑。
时时刻刻担心他拥兵自重。
这点秦淮书倒是能理解,毕竟秦国绝大部分的兵马都握在了王翦手中,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敢轻易做的事,真如此,不知多少人要睡不着了。
再加上之前嬴政就有分化王翦手中权力的想法,这才想扶持李信。
所以也不怪王翦有这种担心。
只是后世很多人都只看到了王翦得寸进尺,贪心得很,心疼嬴政必须忍耐这个老东西的索求无度。
却没看到王翦的担心。
秦淮书不觉得王翦此举有什么不好,历史上多少武将就是因为直不楞登的,什么时候得罪了皇上都不知道。
到死才反应过来。
这大概也是王翦厉害的地方,不只懂兵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