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文侯死后,武侯继承了父亲变法图强的遗志,悉心听取吴起等人的意见,带领魏国走向新的高度。
奈何晚年迷失在权力场上,听信谗言,疏远贤臣,逼走吴起。
导致魏国政治动荡,连七雄之首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所以魏国的落败绝不是某一代君王导致的,而是从武侯晚年开始,就已经在逐步走向衰落,只是武侯本人一点都没察觉。
直到魏惠王时期,马陵大战兵败,庞涓自杀,魏国霸主的地位彻底被拉下来,从此一蹶不振。
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现在,不过一招水淹大梁就轻轻松松将这个昔日雄主灭掉。
让人不禁发出感慨,昔日雄主,不过尔尔。
在秦国攻打魏国时,楚国那边还发生内讧,楚顷襄王的庶子发动政变上台。
嬴政想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攻打楚国。
于是问李信,若要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答,不过二十万。
嬴政又问王翦,王翦却要六十万大军。
可能是王翦真的老了吧,过于谨慎,少了年轻人的冲劲。
于是嬴政派李信,蒙恬率领20万大军出征攻打楚国。
王翦因为建议没有被采纳,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
李信和蒙恬则去攻打楚国,起初非常顺利,一连攻下楚国数座城池。
可谁知道这时候会杀出来一个昌平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昌平君本是楚考烈王在秦国为质的时候与秦国公主生下的孩子,后来楚考烈王回国,没有带走这个孩子。
所以他虽是楚国公子,却是实实在在在秦国长大的秦人。
因此深得嬴政信任,这才派他去安抚楚人。
谁知他会突然起兵反秦,并迅速攻占了李信蒙恬后方已经攻下的一座城池,郢陈。
昌平君的反叛切断了李信和蒙恬的后路,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楚国返回平乱。
可就在返回之时,楚军将领项燕见秦军退兵,便率领大军追击,狂战三天,大破秦军。
这次兵败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不止牺牲了秦军数万将士,还让嬴政颜面扫地。
不得不低头亲自去请告老还乡的王翦回来重新率兵伐楚。
秦淮书有点好奇,写完后稍稍停顿片刻,问道:“你们后人是如何评价李信兵败的?”
楚易安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