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对着武则天那威严的目光,李隆基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不敢说。
武周王朝和李唐王朝,还是不一样的。若是在李唐王朝,他或许会是一个更为自由、更有底气的皇子,而不是现在要在这里看祖母的眼色。
而他一直用余光飘着殿中的水幕,忽然有些想明白了“李隆基”后来的所作所为,他的前半生足够优秀,那么他稍稍放松一下自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毕竟在祖母手下讨生活,一直到“他”登基为帝,那日子当真是谁过谁知道。
不过“他”并不知道,有些事情一旦放松了,就是天翻地覆。
而贞观年间的李世民看着天女接下来的这段话,之前脸上的笑意彻底没了。
“儿媳?”他低声重复了一遍杨玉环的身份,又念了一遍杜牧的那首《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再看到后面他因为对杨贵妃的宠爱而做出了什么事后,他忽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眼眶登时就红了,“这真是太荒唐了!”
对于玉不识中间为杨玉环、为美人辩解的那几句话,他也是听进去了,对此他也还是比较肯定的,毕竟玉不识并不是完全推脱杨玉环的责任,只是在告诫他们不要一味将责任放到女子身上。确实,李隆基才是其中罪孽最为深重的那一个。
他深呼吸,勉强露出了礼貌的微笑,但熟悉他性格的臣子们都知道他们的陛下此时的心情很不好。
之前看他发动政变,并且都成功了,到了后面将李唐王朝重新发展至巅峰也做的很好,更甚至他看着李隆基更够去泰山封禅,还是有些羡慕的。但谁知道后面的内容急转直下,他做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去抢儿媳,这不是将皇室的脸面丢在地上踩吗?而且看看他宠爱贵妃到了什么地步,只是凭借着妹妹是贵妃就能一步登天,这样下来,朝政又能好到哪里去?
他算是明白了之前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那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前有李林甫,后有杨国忠,李隆基是不是生怕唐朝发展的太好了是不是?
但李世民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天女评价李隆基选才的眼光很好,其实一点也没有说错。之前选用的贤相无不是契合了当时的情况。可以说,他想要接下来的唐朝能发展成什么样,就精准的选中的能够帮助他的那个人。”
殿中的臣子看着他们的陛下,神色都有些讶异,那后面的李林甫和杨国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