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瓦剌大军在也先的率领下进攻北京,主力集中在德胜门和西直门。
于谦则是亲自指挥,而明军依托城墙和城防设施顽强抵抗,他之前的布置都起了作用。其中德胜门一战,明军成功伏击瓦剌,重创敌军。
最后,经过数日的激战,瓦剌损失惨重,始终无法突破明军防线,最终在十一月初撤退。
有赖于朱祁钰和于谦的果断决策和指挥,以及北京军民的众志成城,这场北京保卫战以明朝的胜利告终。】
【此战的胜利也成功地稳定了明朝的局势,避免了亡国的危机。
而于谦也因为指挥有功,被誉为民族英雄。
其中,坚定支持着于谦的朱祁钰,他的统治也得以延续——至少,这位仓促登基的前郕王现皇帝陛下,在这场胜利之后,证明了他的决策是正确的,所以他的皇位稳定了不少。】
朱棣看着想一出是一出、最后葬送了大明二十万大军的朱祁镇,又看了看意志坚定,誓守北京的朱祁钰,幽幽叹气。
朱棣:“你说,当时的你是怎么选的人呢?”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也知道这是在对谁说话。
朱瞻基也沉默不下去了,但他能说什么,他现在一个儿子都没有呢!
“举大事必慎其始终。儿孙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他也明白,涉及到立太子这样关系国本的事,是一定需要慎重再慎重的。他也不想明朝就此断送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等以后他一定不会完全看自己喜欢了。
有时候,合适比喜欢更重要。
朱棣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也只是点了点自己这个有点性情中人的孙子,见他知道了,就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回水幕上。
倒是旁边的朱高煦有些咬牙,就这样轻飘飘地过去了?
但这边有着朱棣的压制,总体氛围倒是还好。
但在景泰一朝,就没有这样“和谐”了。
朱祁钰看着水幕上明晃晃地对朱祁镇的不满,有些坐立不安。
他是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当初镇守北京也算是被赶鸭子上架,本以为是等到明军凯旋归来即可。结果谁能想到二十万大军呢!就这样没了,还有众臣皆死、朱祁镇被俘等的发展。
不要说留守京都的这些大臣了,他看到前线传回来的战报也是傻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