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她尚且就此盖棺定论。而且不论变法之事对错与否,当务之急应是如何避免类似靖康之难再次发生。”
众人听闻此言,渐渐安静下来。
这一点他们当然知道,但就像是那个《宋论》中说的,其实最应该归罪的,是党争,而党争也不是这场熙宁变法才出现的,只是熙宁变法让这个本就有的矛盾更加凸显罢了。
【其实在靖康年间,金军背盟入侵时宋人就已经认识到了熙宁变法的危害,更是削除了给王安石的很多称号。
到了南宋,这场声讨王安石的大潮发展的更为庞大——
南宋文人罗大经,写了一本着名的文学史料着作,叫《鹤林玉露》,他在里面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明朝人也经常总结宋朝败亡的经验,绝大多数把王安石定为罪魁祸首。其中明末的王夫之认为:王安石是北宋亡国的第一罪人,靖康之耻的肇始者正是王安石。
但真的是这样吗?】
玉不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别的。
【可以说,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还有陆游的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一不反映着他们深刻的仇恨。
但是哪怕到了最后,他们依旧没能夺回失地。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其中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那么,这其中应该怪罪谁呢?王当真是安石吗?王安石一个臣子,真的能够担当得起这样沉重的责任吗?真的是变法之错吗?
我们先来看看宋徽宗时期的宋朝是怎么样的——】
李世民:“亡国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由一个人造成的,那必然是因为整个国家都发展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他摇摇头,对把所有的东西都归罪到王安石一个人身上还是不太认同的。
“若真的要选一个人,那也只能是当朝的皇帝。若是皇帝有魄力,也还是能够挽救一二的。而且,在礼法上,天子才是最高的,若是没有天子的首肯,一个臣子又哪里来的权力进行‘变法’呢?”
“其实这场灾难,最应该怪罪的,是这个宋徽宗,而不是前几朝的王安石。”
大部人也是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