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鲜感和“李笃最好玩”的表层依赖不够。
\n
李笃需要制造更深层次的、心灵层面的情感链接。
\n
EricBerne的著作《行为的心理》提供了一种方法:制造拯救感。
\n
让她为你产生责任感,认为照顾你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她能照顾你,而且对她来说,仅仅举手之劳即可达到这样的效用。
\n
这点也不难,应该说相当顺利。
\n
感谢李小兰的恐慌症,感谢恐慌症的遗传性。
\n
教化过程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当属大巴车上她向方规陈述自己人生中最大也是最疯狂的秘密。从那时开始,李笃认为她和方规的关系正式吹响了“独一无二”的前奏。
\n
大小姐郑而重之地承诺,一旦李笃恐慌症发作,她一定会“碰碰她”。
\n
李笃也在不久后投桃报李:无论何时找“李笃”,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n
至于出现的方式……李笃没把自己框死。
\n
在大院,不过是一百来米的距离,即使相隔数百公里,那不还有手机和电脑吗?
\n
依赖关系建立后,仍需要加深方规对她的信任。
\n
是“别人都不懂”的、“只有李笃能懂”的信任。
\n
这又是李笃的舒适区。
\n
她甚至不用做什么。
\n
只要方规踏出方家大院,那些潜在的矛盾一定会出现。
\n
外面的世界可没有二十个姨姨和姐姐时时刻刻照看大小姐,方规遇到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出于种种理由,或善意或恶意、或主观或非主观地向她展露世界并不美好的另一面。
\n
况且,方家大院外的世界有这个宇宙最恐怖的怪物——
\n
未成年男性,男性。
\n
李笃不需要向方规灌输“男生很坏”、“男生是一种脑干缺失的生物”,这等常识自然有程文静普及。
\n
她会和方规讲Y基因缺陷,讲父系霸权,讲男性的情感缺失和共情不足导致他们在心理与行为层面的冷漠与自私。
\n
这些其她姐妹断无法理解的前沿理论成为让李笃和方规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n
方爱军就是生动而鲜活的例子。
\n
譬如方爱军逢年过节总喜欢把大院所有人召集起来开集体大会,宣扬过去的成就、展望未来的美好、共同感恩时代的馈赠,然后为方家大院的情谊喝彩。
\n
——“雄性首领炫耀权威”的范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