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敌,选择求和?朕决定出兵迎敌,定要将突厥和吐蕃的军队赶出我大唐的领土,还我大唐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陛下圣明!”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
既然决定了出兵,接下来便是紧张的筹备工作。李隆基迅速召集了一众武将,开始商讨具体的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如今突厥和吐蕃联手,兵力不可小觑。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周全的作战计划,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李隆基看着眼前的武将们,神色凝重地说道。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由臣率领,正面迎击突厥的军队,吸引他们的主力;另一路由年轻的将领率领精锐部队,绕道吐蕃军队的后方,进行突袭。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前后夹击,打乱敌军的阵脚。”
“此计甚好。” 李隆基微微点头,“只是这两路军队的将领,必须得慎重挑选。”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抱拳说道:“陛下,臣愿率领精锐部队,突袭吐蕃军队的后方。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李隆基看着这位年轻的将领,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好,朕相信你。不过,行军打仗,切不可轻敌。务必小心谨慎,随机应变。”
“臣遵旨!” 年轻将领坚定地说道。
在确定了作战计划和将领人选后,李隆基又开始着手安排粮草和兵器的供应。“粮草和兵器,是战争的关键。一定要确保充足的供应,不能让将士们在前线饿着肚子打仗,也不能让他们缺少称手的兵器。” 李隆基对负责后勤的大臣说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想尽办法,保障粮草和兵器的供应。” 大臣连忙说道。
与此同时,杨玉环也没有闲着。她深知,战争不仅需要军事上的准备,还需要鼓舞士气。于是,她决定亲自前往军队中,为将士们送行。
在长安城外的校场上,大唐的军队整齐地排列着,军旗飘扬,士气高昂。将士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杨玉环来到校场,她看着眼前这支威武的军队,心中感慨万千。“将士们!” 她大声喊道,声音清脆响亮,传遍了整个校场,“你们都是我大唐的英雄,是百姓的守护神。如今,外敌入侵,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但是,我相信,有你们在,我大唐定能击退敌人,保卫我们的领土和百姓。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响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