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依旧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然而局势却丝毫没有因这激烈的争辩而有所明朗。就在众人僵持不下之时,杨玉环身着一袭庄重的宫装,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步入朝堂。她身姿婀娜,却又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她身上。
杨玉环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环顾朝堂,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诸位大人,我大唐历经数代先皇的苦心经营,如今繁荣昌盛,四海闻名。可如今,北方的突厥与西方的吐蕃,竟联手悍然侵犯我边境,这简直是对我大唐的公然挑衅!” 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如同利箭般穿透了朝堂上沉闷的空气。
“此刻,朝堂之上有人主张求和,认为我大唐刚历经内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不应与强敌硬拼。可诸位有没有想过,求和之举,看似是暂避锋芒,实则是示弱于敌。一旦我们开了求和的先例,日后这些外敌定会得寸进尺,我大唐的威严何在?边疆百姓又将如何看待我们的朝廷?” 杨玉环说到此处,目光凌厉地扫向那些主张求和的大臣,眼神中带着一丝失望与责备。那些大臣们被她的目光扫过,纷纷低下头,面露羞愧之色,不敢与她对视。
“我大唐将士,个个都是英勇无畏的豪杰。他们平日里刻苦训练,就是为了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的心中,那颗保家卫国的决心坚如磐石。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持,他们定能如猛虎下山一般,击退来犯之敌,让那些侵略者知道,我大唐的领土,不容任何人践踏!” 杨玉环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臂,情绪愈发激昂。她的话语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主战派大臣心中的斗志。
“娘娘说得太对了!” 一位主战派的武将忍不住大声说道,“我早就憋着一股劲儿,要和那些外敌好好较量较量了。有娘娘这番话,我相信咱们大唐的将士们,一定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没错!”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娘娘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我大唐岂能向蛮夷低头,定要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大唐的厉害!”
朝堂上,主战派的大臣们纷纷响应杨玉环的话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情,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军队凯旋而归的场景。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原本纠结的眼神在听到杨玉环的话后,渐渐变得明亮起来,眼中重燃斗志。他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大声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朕身为大唐的天子,怎能畏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