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光线昏暗,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缝补衣服。
“大嫂,您家里几口人啊?日子过得咋样?” 杨玉环关切地问道。
中年妇女抬起头,看到杨玉环虽然穿着朴素,但气质不凡,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她还是如实说道:“家里有公婆、丈夫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丈夫每天在地里干活,可收成不好,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孩子上学的钱,都不知道从哪儿凑呢。前儿个,孩子他爹在地里干活,不小心伤了脚,这看病抓药又花了一笔钱,真是雪上加霜呐。”
杨玉环环顾四周,发现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角还堆着一些农具。她又和中年妇女聊了一会儿,了解到村里很多人家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因病致贫的也不在少数。村里的郎中本就不多,药价还贵,百姓们生了病,常常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咬着牙去抓药。
从这户人家出来后,杨玉环站在村子中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忧虑。她深知,百姓们生活困苦,在农田里辛勤劳作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样下去,不仅百姓的日子难过,对大唐的长治久安也会有影响。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改善民生做些实事。
继续在村里走着,杨玉环看到一位年轻的后生正坐在自家院子里,摆弄着一些木头,似乎在制作什么物件。她好奇地走了进去。
“小哥,你这是在做啥呢?” 杨玉环问道。
后生抬起头,有些腼腆地说:“姑娘,我在做些简单的家具,想着做好了,拿到镇上去卖,能补贴点家用。可这手艺不精,做出来的东西,买的人也不多。”
杨玉环仔细看了看他做的家具,虽然样式简单,但能看出后生很用心。“你这手艺不错呀,怎么会没人买呢?” 她疑惑地问。
后生苦笑着说:“姑娘,这镇上的人,大多和我家一样穷,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闲钱买家具呀。而且,我也不知道外面的人喜欢啥样的,就照着自己的想法做,可能不太合人家的心意。”
杨玉环点了点头,心中有了主意。她和后生又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走出村子,杨玉环和侍卫们来到了一条河边。河边有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她们一边洗,一边闲聊。
“听说了吗?隔壁村的老张,因为还不上租子,被地主家的人给打了。” 一个妇女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咱们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