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唯有在石质的寺基上才能看到片片斑驳的历史。
进寺门,天刚蒙蒙亮,可周围早已有数十位香客了,多是些中年妇人,其余的基本都是求平安求顺遂的客商。
过天王殿,众人排队进大雄宝殿。四处望,周围有不少僧人,他们应该是已经完成了早课,此时正陆续离开。
众人等了一会,待前面的人都虔诚地焚香许愿,这才一一上前,在高大的佛像前逐个叩拜。
许完愿,就把香插在香炉里,又往功德箱里捐了些香油钱,正欲四处游览。
有一青年僧人迎上前来,道:
“众位施主可是要在寺中游览?”
李叔上前答道:
“是想四处看看,正想寻个人问问哪里可去哪里不可去。”
僧人遂道:
“可需小僧陪同?”
李叔道:
“不敢劳驾,我们人多,也自然烦琐了些,这里停那里去的,肯定要耽搁小师父的课业修行。”
僧人便作了一揖,道:
“那好,寺中并无太多禁处,只后院禅房中有前来投宿的举子歇憩。对了,茅房在那座大殿侧后边,是间单独的小屋,上面挂了牌子。”
众人谢过,遂离开大雄宝殿,四处游逛起来。
走了几步,四处张望,只一眼就看到了钟楼。此时的钟楼远不如后世那样高大,低矮了不少,工艺也没现代人复建的那么考究,倒没给人太多震撼。
不过这栋楼还是有古韵的,百多年的历史,就跟现代人看甲午时期的建筑一样,虽失震撼,可并不缺少崇敬与珍视。
不用看林风庭就知道,这口钟一定不如后世那样巨大。不过他却不敢轻视,这口钟可是唐代传下来的,历史是它最重的一部分,远比后世那百余吨的大家伙更重无数倍。
快步入得殿中,便见到了黝黑的铜钟,林风庭不免失神。
这口钟也是十分巨大的,约莫两人多高,遍是斑驳的锈坑。立在钟旁,林风庭伸手轻抚这口古钟的下沿,能看得出来,这口钟上曾有很多很细密的铭文,可现在已经被岁月销蚀殆尽。
钟裙上有不少缺损开裂和变形的地方,创痕很多,看来曾经掉落下来不止一次。
钟腰上也有一些刀斧和火铳留下的痕迹,仿佛正诉说着战事的惨烈,拼杀的凶狠。
僧人们为防铜钟损坏,也修补加固过,铆钉很多,焊疤更不少。甚至有不少修补的痕迹已经很古了,应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