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能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好处。
叹息一声,沉声说道:
“只可惜目前北元未灭,更西面篡夺西察合台汗国起家的帖木儿汗国雄踞西域,大明想要进行……丝绸之路谈何容易。”
丝绸之路并不好走。
尤其是东段,基本上黄沙漫漫,又缺少水源。
可为什么汉唐要花费不菲的代价,来开拓这条路?
那必然是有利可图。
汉唐的帝王文治武功高,少不了巨额的财富收入。
否则没钱怎么去建功立业?
陈羽笑着问道:“那么既然有陆地丝绸之路,那么为什么不能进行海上丝绸之路?”
在元以前,
华夏的首都要么靠近西北,要么就在西北。
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就近从通过丝绸之路的商贾,收取高额税收。
要维持国家这种经济的额外巨额收入,中央王朝就有负责商路畅通与安全的义务。
所以,哪怕有高山大漠,没有水路可通,甚至连饮用水都很缺少的情况下。
华夏历代王朝也要用屯田等方式来全力控制西域。
包括后世所有人眼中的弱宋。
那个时期由于西夏崛起,丝路被阻断。
但宋朝却主动组织兵马,曾几次试图打通西北丝路。
每次都因太菜而失败。
因此被迫放弃西北丝路,转而向海洋发展。
反而使得海上丝路取代了陆上丝路。
宋朝时期,汉人牢牢控制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段的贸易主动权。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朱棣拍案叫绝道:“对啊,陆地上可以赚钱,海上为什么不可能赚钱。”
他奉天靖难以来,心中一直有个要超越的目标。
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们的经历出奇的相似。
同样是开国皇帝的非嫡长子;同样行军打仗能力极强;同样得位不正;同样背负上来杀戮亲族的骂名。
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但朱棣目前还没有。
于是他意识到,
要想获得千古武功,首要任务就是扩大大明朝的财富。
毕竟修运河,迁都、灭北元,平政局、杀光建文余党,治理国家、编纂永乐大典等
要做的事情随便拿出一件都耗费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