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都不用高振东画图,西南所的同志们就想通了这件事情,有些哭笑不得,高总工“糊弄事儿”的时候,那是真糊弄啊。
\n
但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糊弄”,那是真管用。
\n
同志们不是想不到,主要还是这年头对气动的认知还是不够了解,有点儿神化了不怎么敢动手的感觉,高振东相信这一点会慢慢好起来的。
\n
“啊这……还是我们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西南所的同志有些不好意思。
\n
高振东摇摇头:“那也不至于这么不好意思,垂尾后缘小后掠角乃至前掠也不是没有问题,甚至带来的坏处比好处还多。所以这就需要你们去求得一个平衡。你们求稳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不过我们现在的计算条件和风洞试验条件都还可以,这样就能稍微不那么保守了。”
\n
说完,高振东指了指飞机的前视图和各个剖面,对同志们道:“这个地方,不要用垂直过渡,做成倒梯形,带一点角度比较好。”
\n
他指的地方,是飞机的下半机体,因为双发和进气道的原因,下机体剖面是一个方形的样子,特别是机体和机翼的前半结合部位。
\n
这个飞机的两台发动机布置是近间距,而不是像后来白熊的苏-27和米格-29那样是宽间距布置,机身下方没有那个长长的凹槽。
\n
同志们一听愣了一下:“高总工,这样的话,会增大机体正面的截面积,增大阻力吧?”
\n
高振东点点头:“没错,是会增大一点截面积增大阻力,不过这样的话,机内空间更大,能装更多的油、设备,机体内部布置也更从容,而且这样搞阻力会增大但是不会增大太多,总体来说还是好处占多数。”
\n
“不会增大太多?”这就有点想象不到了。
\n
高振东点点头:“对啊,这种形状,截面积虽然增大了,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