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回道:
“殿下,下官姓张名轩,现任职于礼部,虽官职低微,但对各地风土人情、教育现状也略有了解,恳请殿下给下官这个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宇看向朱标,微微点头,朱标便说道:
“好,张轩,既然你有此等决心,本太子便给你这个机会,不过你需每月向本太子和大公子汇报进展,若有难处,及时上报,切不可耽误了这兴学大事。”
张轩面露喜色,激动地回道:“多谢殿下,多谢大公子信任,下官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几日,张轩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来。
他先是去了国子监,与国子监的祭酒等人商讨选拔学子任教之事。
国子监内,张轩对着一众国子监学子,拱手行礼后,大声说道:
“诸位同窗,如今朝廷欲在各地兴办学堂,广纳贤才任教,这可是造福大明、功在千秋的好事啊!
诸位皆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若有意前往,可到我这儿报名,不过需经过严格考核,选出最优秀者前往,望诸位踊跃参与呀。”
一位学子站出来问道:“张大人,这考核都考些什么内容呢?”
张轩微笑着解释道:“主要考学识,如经史子集的理解,还有这教书育人的方法,毕竟咱们不仅要自己学识渊博,还得能把知识清晰地传授给那些孩童呀,当然,品德方面也会有考察,这一点更是重中之重。”
学子们听了,都纷纷议论起来,不少人眼中都透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觉得这是个施展抱负的好机会。
另一边,各地的富户乡绅们也收到了朝廷鼓励捐赠书籍的消息。
在江南的一处大宅院里,当地有名的富户李老爷正坐在堂屋中,听着管家的汇报。
管家说:“老爷,朝廷如今号召捐赠书籍,说是为了兴办学堂,让更多百姓能读书识字呢,还说捐赠踊跃者有嘉奖,您看咱们家要不要捐些啊?”
李老爷手捻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嗯,这是好事啊,咱李家能有今日的富贵,也多亏了朝廷庇佑,如今朝廷有需要,咱自当响应。
去把我那书房里的那些珍藏的古籍,挑些合适的,整理出来,送到官府去,也算咱为这兴学出份力了。”
管家笑着应道:“是,老爷,您这可真是深明大义呀,小的这就去办。”
随着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批学堂终于在几个州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