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镇江地处江防要冲,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是新军阵演练的重要基地。
\n
刘世杰早已在此等候,脸上满是自信,言辞间更是滔滔不绝,将新军阵的战术优势、训练进展娓娓道来。他甚至颇为识趣地将相当一部分功劳归于朱慈烺,极力表现自己的忠诚与谨慎。
\n
朱慈烺虽听得仔细,脸上也不时露出认同之色,但他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审慎。军阵的优劣,岂是只凭一张嘴便能断定的?
\n
要知道,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战术,就如同未曾淬火的兵刃,看似锋利,实则脆弱不堪。一旦投入战场,极可能漏洞百出,酿成惨重损失。更何况,新式军阵的推行牵涉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新军阵,必须经受最严格的考验!”
\n
朱慈烺心中已有决断——不仅要实地检阅,他还要安排一场真正的对抗演练,让新军阵在实战环境下接受考验。只有在真实的对抗中,才能暴露问题、查漏补缺。
\n
如果新军阵经不起对抗的考验,那便意味着它根本无法适应战场,更遑论推广应用了。军中上下,各级将领对传统战法早已驾轻就熟,而新战法则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需要重新适应,甚至可能承受短期内的损失。
\n
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绝不会轻易接受一项“尚未经过战火检验”的战法,特别是在它可能影响到朝廷整体战略决策的情况下。若是新军阵战败,“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么不管它的理念有多么先进,都势必会遭受无情的指责和否定。
\n
届时,朱慈烺若想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改革,恐怕将面临难以承受的政治压力。
\n
“身处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是短视的。”
\n
朱慈烺深知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未来发展的真正趋势,他们只看眼前的得失。每一个军事变革的方向,在初期往往都能找到合理性和支持者,但最终能被历史记住的,只有那个真正“活下来”的战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