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朱慈烺听罢,十分满意,哈哈大笑起来,他环视众人,朗声道:
\n
“好!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依靠兵器铠甲,更依赖战法革新与士卒的精锐训练。刘将军此番改进,充分证明了朕所推行的改革之必要。军阵之变,绝非一日之功,亦非单凭朕一人之力便可促成,惟有依靠诸位将领共同推进,方能使大明之军焕然一新!”
\n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朕要的,不仅仅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更要一支懂得学习、懂得思考的军队!此番操练之法,务必形成成册,待参谋部审核后,在全军推广。待到真正战场之上,必能立不世之功!”
\n
刘世杰、高杰以及周围诸将闻言,纷纷拱手大声应道:“喏!”
\n
朱慈烺负手而立,望着操练场上的大军,心中豪情万丈。他知晓,这支军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蜕变,待到战机到来,定能横扫千军,宣誓大明雄威!
\n
其实,六十人分遣队的设想,不仅赋予军阵更强的灵活性,使其能有效应对来自两翼及后方的敌军突袭,甚至在正面战场上,也能在关键时刻发动出其不意的袭击,成为左右战局的奇兵。此种军制革新,既提高了军阵的应变能力,又为战术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n
刘世杰向来深谙官场之道,依旧按惯例先奉上几句恭维之词,以示对陛下深思远虑的敬佩之情,随后话锋一转,语气认真地继续说道:“其实,末将与手下将领所做的,不过是在陛下定下的框架基础上,稍作补充与完善罢了。首先,我们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士兵之间的间隔。”
\n
他顿了顿,目光在众人之间扫视了一圈,继续道:“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直接关系到军阵整体作战能力的发挥。长枪兵之间、火枪兵之间、乃至长枪与火枪兵之间的配合,皆受制于队列间距的精准把控。前后左右的站位安排,将直接决定他们在战斗中的协调程度,乃至进攻和反击的效果。”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