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讲究军令如山,上令既下,便必须无条件执行,哪怕心有不服,也只能硬着头皮适应。
\n
张煌言站在一侧,听闻皇帝对改革的看法,沉吟片刻后,恭敬地抱拳说道:
\n
“陛下所言极是。如今,这些定期汇报制度已初见成效,末将借助各级军官的总结,已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军中情况。而那些新的操练方式,也大多是营官们在基层收集整理后,上报给末将,再经参谋部审核、修正后推广至全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制度,军中确实挖掘出了不少可塑之才,若能悉心培养,日后必可委以重任。”
\n
朱慈烺闻言,微微颔首,缓缓道:“很好。对于这些汇报的奖励与晋升标准,参谋部应当尽快敲定出一套明确的规则。日后,这不仅仅是军功之外的另一条升迁之路,更是筛选将才、培养栋梁的重要手段。”
\n
他顿了顿,环视着一众将领,语气愈发郑重道:
\n
“你们可不要小瞧了识字班的推广,也不可轻视这条军官提建议的通道。朕之所以推行此制,正是因为它关乎我大明军队的未来,甚至决定着将来我们能否胜过所有敌手!人才,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大军之将,不仅需在战场上英勇厮杀,战后更要能贡献智慧,提出有价值的战术调整,推动军制改革,使战斗力得以持续提升。”
\n
听到这里,张煌言等人纷纷点头,深以为然。而朱慈烺继续说道:
\n
“再过几年,朕要确保我大军之中,但凡担任把总以上军职者,皆能独立撰写汇报,具备分析敌我战略之能力。朕始终坚信,只要制度得当,我大军之基层,未来必然会涌现出一批名动天下的优秀将领。他们不会再是那种只知冲锋杀敌的莽夫,而是真正能掌控战局、运筹帷幄的将才。”
\n
朱慈烺话音刚落,一旁的刘世杰连忙上前,抱拳恭敬说道:“陛下高瞻远瞩,每每都能制定惊世骇俗之策,实乃我大明之天命英主!如今大军在陛下的统领下,军纪日渐严明,战力愈发强盛,待日后兵锋所指,天下诸敌,尽皆烟消云散!”听着刘世杰的这番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