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脚铳与鸟铳交替发射,火光炸裂,硝烟弥漫。
\n
六十步开外,厚重的铁甲靶子纷纷中弹,甚至连背后的木板也被斑鸠脚铳一两五钱重的铅弹轻易洞穿,显示出惊人的破坏力。这一幕,让在场观摩的将领们纷纷点头,军中将士亦是士气大振。而在火枪兵周围,老兵各营与新近卫营的士兵们,则在严格操练改良版的鸳鸯阵。
\n
这种战法源自戚家军,讲求刀枪并用,火器与长兵相辅相成,配合灵活,攻防一体。然而,朱慈烺并未将其奉为唯一的战术模式。作为大明最高统帅,他的目标是寻找最优解,而不是盲目迷信某一种战法。
\n
他深知,在战术运用上,科学与经济必须达到平衡——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这才是持久战争的关键。改良后的鸳鸯阵的确在战场上表现不俗,既能在山野之间展开小规模战斗,又能适应大军团作战的需求,灵活度极高。
\n
但这种阵法对士兵的个人素质要求极为苛刻,士兵不仅要精通刀枪盾矛的配合,还需要熟练掌握火枪的使用,战术协同更是复杂至极。此外,由于鸳鸯阵依赖多种武器的协同作战,这直接导致训练周期长,成本高昂,后勤压力巨大。
\n
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充军力,这种阵法显然不是最优解。朱慈烺很清楚,大明虽然比周边的敌对势力拥有更多资源,但战争的本质依旧是比拼消耗。在绝对实力尚未完全碾压对手之前,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练出一支高效实用的军队,是他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n
更何况,未来的决战终究要在西方和北方的大草原上展开,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骑兵才是主宰。鸳鸯阵虽然优秀,却并非专门为对抗骑兵而生的战术,在辽阔的草原上,面对大规模骑兵冲锋,它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n
因此,朱慈烺必须调整战术布局,为大明军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战法。基于此,高杰与常青山麾下的军队,除了保留最基础的鸳鸯阵训练外,还重点演练另一套战术体系——结合火枪、长枪和轻型火炮的方阵战法。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