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被彻底弥补,整齐划一的骑兵方阵,在战场上无疑将成为一柄刺破敌阵的利剑。分布在军阵两翼的骁骑营同样威风凛凛,他们身着黄装黑甲,头戴红缨黑盔,手中握着锋利的长刀,目光如鹰般锐利。
\n
骁骑营的将士们皆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他们的训练以速度和突袭见长,擅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敌军要害。如今在检阅大典上,他们身姿矫健,战马稳健,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
\n
而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位于中军方阵的近卫军新营,这支部队的士卒并非像武卫营那样千挑万选,而是从各营抽调出的普通士兵,再经过严格的训练与筛选组建而成。尽管他们的步伐依旧整齐,阵型尚算严密,但与那些久经沙场的精锐相比,气势上仍有些不足。
\n
即便如此,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训练至此,已然证明了这支部队的潜力。这是朱慈烺亲自推动的一项军改试验——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系统化训练,将普通士兵迅速培养成战场精兵。
\n
相比于武卫营这种“十里挑一”的选拔模式,新营更像是以“流水线”方式批量打造军队,他们配备的铠甲、兵器、粮饷皆按照最高标准供应,同时拥有最精锐的教官和最严苛的训练体系。
\n
尽管目前尚未成型,但只要时间足够,未来或许能媲美皇帝的亲军,甚至比肩武卫营、骁骑营,成为大明军中的又一支王牌之师。
\n
这一切的训练,不仅仅依靠戚继光《练兵实纪》的传统战法,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明军将领的实战经验。由参谋部组织各军各营主官不断研讨总结,并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现代战场的战术操练科目。
\n
这些新战法不仅让士兵熟练掌握阵型变换、攻防协作,更针对不同战场环境增加了突袭、包抄、阵地战等科目,使士兵的战术适应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检阅大典不仅仅是一次军容展示,在朱慈烺的示意下,军阵迅速展开攻防演练。
\n
校场之上,号令声此起彼伏,各部士卒迅速变换阵型,演练接敌、冲锋、破阵、包抄、袭扰等战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