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而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体系,朱慈烺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最具战略性的,便是大明版的“航海条例”。此条例的核心原则,便是从一开始便严格限制初级原料的外销,同时扩大对各类原材料的购入规模。
\n
其根本目的,是要确保这些资源不会被海外国家廉价收购,转化为工业制成品,再反向倾销回东亚市场,削弱大明本土的手工业竞争力。
\n
相反,大明必须依靠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将南洋、东洋等地的原材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手工业品,再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他们。
\n
在这一过程中,手工业的崛起至关重要。此时的大明若想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必须先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而贸易战便成为这一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环。
\n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虽然在东亚地区活跃多年,但他们的本土距离遥远,补给线漫长而脆弱,单靠零散的海外据点,根本不足以对抗大明在地理、资源、人口上的压倒性优势。只要策略得当,东亚市场将彻底摆脱欧洲列强的干涉,回归大明的主导之下。
\n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朱慈烺深知,重商主义政策在短期内是大明崛起的最优解。以贸易顺差为核心,通过持续输入金银,不断积累财富,进而强化生产力基础。
\n
这一政策将长期主导大明的对外贸易,直至国内生产力水平足够强大,能够完全压制竞争对手。在那时,自由市场政策才有可能取代重商主义政策,逐步放宽贸易管制,使市场自行调节。但在此之前,大明必须牢牢掌控整个东亚贸易体系,确保财富的持续流入。
\n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意识到,仅仅依赖瓷器、丝绸等高端商品的出口,并不足以完全吸收国内庞大的劳动力。大明虽然疆域辽阔,但可耕种的土地终究有限,面对上亿的人口,单靠农业难以支撑所有人的生计。因此,纺织业成为必须介入的领域。
\n
若能大规模生产布、麻布等大众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