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许多时候,即便是倪元璐和李邦华亲自出面,也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最终,还是需要朱慈烺的圣旨直接干预,才能勉强推动执行。
\n
屯堡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水利设施的修建、主要道路的铺设、学堂与官署的建设,军队的训练,以及官营工坊、商社的前期投入,都是耗资巨大的工程。
\n
朝廷两大公库和地方县库的银两如流水般迅速消耗,而过去几年战争的缴获、各地府库查抄的贪墨银两,以及海贸的利润,也在这场恢宏的经济重建之中飞速减少。
\n
然而,财政压力虽大,但形势依然可控。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的晚稻与小麦均大获丰收,农业产出的增加,使得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所增长,为新明财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n
同时,官营工坊、商社、钱庄、市舶司等经济机构,也即将在建成运营之后,开始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进一步巩固新明的经济根基。
\n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倪元璐亲自监督民政署的建设司,大力推动农耕技术革新。他组织工匠和农户,研制并推广改良农具,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n
同时,各地水利设施的修缮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以确保农田灌溉系统更加完善,减少因天灾导致的歉收风险。
\n
这些农业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到了地方劳动力的分配。
\n
在过去,农业生产低效,大量农户必须投入全部劳动力以维持生计。
\n
但现在,随着农具改良和水利完善,农事所需的人手减少了,一部分劳动力得以解放出来,为即将兴建的官营工坊、商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n
这意味着,国家不仅能保证粮食自给自足,还能进一步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为新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n
朱慈烺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农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