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弟子一听这话,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以后啊,他更加用心地学习中医知识,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像师父一样的大医家。
咱们再聊聊这附子粳米汤里的药材吧。附子啊,那可是个“狠角色”,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力可不是盖的。不过呢,附子也有它的“小脾气”,用得不当就会“火烧连营”、伤阴动血。所以啊,用附子啊,一定得小心谨慎、炮制得当才行。
半夏呢,就像是个“化痰高手”,能把体内的痰浊化掉、排出体外。不过呢,半夏也有它的“小缺点”,就是有点毒性。所以啊,用半夏啊,也得炮制得当、用量适宜才行。
甘草啊,就像是个“和事佬”,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在附子粳米汤里啊,甘草就像是给附子、半夏这些“猛将”打个圆场、避免它们闹矛盾的好帮手。
大枣和粳米呢,就像是个“后勤部长”,能给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营养。在附子粳米汤里啊,它们就像是给身体加油打气的“啦啦队”,让身体有力气去对抗病魔。
说到这里啊,小弟子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师父啊,那这附子粳米汤是不是只能治阳明病的虚寒证啊?要是遇到其他病症呢?”
师父一听这话啊,哈哈大笑:“小子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啊!中医啊,讲究的是个‘辨证施治’,就是得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附子粳米汤啊,虽然能治阳明病的虚寒证,但要是遇到其他病症啊,那就得另寻他方了。”
有一天,小弟子满脸疑惑地凑近张仲景仙师,眨巴着大眼睛问道:“师父啊,我这心里一直有个谜团解不开,就是那个阳明病,你说它咋就这么神奇呢?肚子里冷得跟冰块似的,疼得让人直哼哼,吃啥吐啥,关键是,还感觉肚子里有个奇怪的东西鼓起来,像是个长了头长了脚的外星生物,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胡子,悠悠地说道:“这事儿啊,得从咱们中医的经典理论说起。阳明病,那可是中医里的一个大类,简单来说,就是肠胃这块儿出了问题,阳气不足,寒气入侵,结果呢,肠胃功能就乱了套,该消化的不消化,不该疼的疼得要命。”
“至于你说的那个,肚子里有东西突起,像是有头有脚,那其实是中医里的一种形象描述,咱们叫‘症瘕’,说白了,就是肚子里的气血、寒气、痰湿这些东西搅和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包块,虽然听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