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这附子粳米汤吧。首先,把这五味药材统统放进锅里,加水八升,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1600毫升。然后,开大火煮沸,转小火慢慢熬煮,直到粳米煮得软烂,汤色变得浓稠。这时候,把药渣过滤掉,留下浓浓的汤汁,温服一升,也就是大约200毫升,一天喝三次。”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感叹道:“师父,您这方子真是绝了!既有大将军冲锋陷阵,又有和事佬调解矛盾,还有后勤部长提供补给,这病魔哪里还能站稳脚跟?”
张仲景仙师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笑道:“小子,学医之道,在于精研细思,融会贯通。这附子粳米汤啊,只是冰山一角,中医的博大精深,还有待你去慢慢探索呢。”
小弟子连连点头,心中充满了对中医的敬畏和热爱。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学习,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像师父一样,妙手回春、悬壶济世的大医家。
话说这附子粳米汤啊,别看它药材简单,组合起来却是威力无穷。附子温阳散寒,半夏化痰止呕,甘草调和药性,大枣、粳米补中益气,五味药材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把体内的虚寒之邪一扫而空。
咱们再来说说这中医理论里的“阳明病”。阳明病啊,在中医里可是个大话题。阳明经啊,就像是身体里的“锅炉房”,负责给全身提供热量和动力。一旦阳明经出了问题,那可就热闹了,不是热得要命,就是冷得发抖,各种奇怪的症状都可能冒出来。
像咱们今天说的这个病症啊,就是阳明经里的虚寒之邪在作祟。虚寒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股“冷风”,吹得肚子咕咕叫,疼得要命,还吃啥吐啥。这时候啊,附子粳米汤就像是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体内的寒气,让身体重新恢复了温暖和活力。
不过啊,咱们也得小心。附子这药材啊,虽然威力无穷,但也是个“小暴脾气”。用得好,那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用得不好,那可就是害人的毒药了。所以啊,用药如用兵,需谨慎再谨慎。
说到这里啊,小弟子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师父啊,这附子粳米汤虽然好使,但要是遇到那种热得要命、口干舌燥的阳明病,该怎么办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这话,眼睛一亮:“小子啊,你这问题问得好!遇到那种热证啊,咱们就得用白虎汤了。白虎汤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股清泉,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不过啊,白虎汤也是个‘狠角色’,用得不当也会出问题。所以啊,学医之道啊,就在于一个‘精’字,要精研细思、精益求精才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