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的想法就像从没有发生过,顺其情理说,
“你好,我是傅铭宇。”
“我听出来了,您在哪里?”
傅铭宇思考犹豫的瞬间朝着站在身边的一个穿着海军衫大学生模样的一个小伙子看了看,大学生误以为是在向他询问,便朝南指了指,傅铭宇不失谢意地点了点头。说,“我眼前不远就是马安兴都庙院的大门。”
“好,您就那里等,用不了几分钟我就到您的身边。”
“你太客气了。”傅铭宇故意把“你”字的语气稍稍加重,言外之意对于那边用“您”的称呼使他感到生涩的尊重远不及正常交流使人心里更自然。
***
休息的第一天,傅铭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临走那天特意跑到书店买的那本《焦裕禄》上,在他塞进行李箱的那刻,妻子问他,为啥不把那本旧的带上。他没有回答妻子显然不是怕多花钱的问话。现在想要说的是,新书再读会有不同的新感受。趁着歇息静下心来再一次认真读《焦裕禄》,深层次的思考使他体会到精神的启示远远超出笔法炼句的精妙。
焦裕禄一心一意为了兰考人民,为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吃尽了苦头不说,还要遭受重重阻碍壁障,即使那样,依然义无反顾的干下去,正如他所说,“我相信,历史会对每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人人都知道焦裕禄做得再正确不过,但还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诋毁,根源在于那些人自己做不到或者说不愿去做也希望别人做不到或者不去做,那样同流合污就不会使自己显得有多么腐败没落。表面顾全大局,所谓的大局不过是躲在大伞下面的排外的互求保护的庇佑的隐语。相形之下无可比较惭愧的心理还算没有完全泯灭人性最后的觉悟。所有以求自安不干正事或者阻碍别人干正事的行为都成了最不能忍受的污蔑功劳损害名誉痛心疾首的罪恶。
焦裕禄不仅仅是全心全意的带领兰考人民走出困境,更重要的是那股带头吃苦、带头一干到底,待遇报酬绝不搞特殊化的精神使兰考人民铁了心的跟着他走下去。没有他兰考人民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他是兰考人民的骄傲,也是党的骄傲。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深思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高调。所谓的责任更多的是自己的付出能不能跟自己得到的报酬待遇心安理得。跟焦裕禄那样的革命前辈比起来,自己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己吃的苦跟前辈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何况这话本质就是错的,既然选择了为人民服务,吃苦是应该的,哪里能谈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