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尽管自我生存的境界称不上清高,但绝不会做出使自己灵魂感到不安的事来。想到这,傅铭宇不知说什么好,沉默了下来,甚至连呼吸都变得小心,没有冒然接下加藤的话,加藤接着说,“尽管我父亲早已去世了,但他给我留下的记忆里,永远珍藏着过去的海连湾。”
加藤从傅铭宇的情态变化里似乎看出了些微端倪。防止误会造成尴尬局面,用最简短的话说出了事实真相,“我父亲是因为保护我母亲,杀了日本大兵,不得不离开海连湾。”
傅铭宇这才安下心来,细细品尝着草原老酒的醇香与浓烈,耐心地听着加藤娓娓道来。
***
中医看病、佃农种地、渔民打鱼,佃农大量的收成规了地主,渔民舍生忘死卖命的收获都被船老大的吞占。世道索然,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是不是还在延续着今天,还是未知,似乎没有人去关心。所有人都各自操持着自己的生意。尽管大多数人活得贫穷,也还算安心。几十年前的海连湾就是这个样子,在人们看来世界永远按这个样子活下去。
唯有中医的行业最是让人羡慕和尊敬,只要还活着,谁都免不了有疾痛贴上身来,找中医把把脉,没有中医的苦药汤连活着的底气都没有。那些穷杆子自不用来说,特别那些有钱有势的更是活得惜命,死亡尽管司空见惯,但像秋风扫落叶般的收割实在令人胆寒。稍有不适,总觉得被死神给缠上了,不惜带着厚礼客客气气的去拜访老中医。在西医没有传到中国之前,人们并没有因为疾病而感到自己的健康和寿命受到影响。就像帝国时代那个极力主张闭关锁国皇帝说的那样,“我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应有尽有,不需要蛮夷的任何东西。”残酷的现实,不是你不需要蛮夷的东西,蛮夷就不在惦心你的东西。
尽管海连湾江湖游医随处可见,但真正称得上世家的只有利民堂。不要说在西山一带,即使在海连湾所有建筑里,那一爿三层纯木结构的利民堂古建筑也是让人称道的。利民堂是中医李氏家族的传承。坐堂中医大多是李氏祖上传承下来的医道。谁知到了少东家李明义这一辈只有他一个男丁。虽然支脉稀疏,但少东家绝顶聪颖的天性并未让老东家感到祖业传承的危机。虽说少年顽劣的性情并没使老东家感到担心,但是遇事鲁莽不计后果倒使人觉得前途渺茫。少东家从小爱读书的天性没有脱离李氏家族好学的根脉,从识字起便对流传下来弥足珍贵的书籍钟爱有加。在很少有人识字,即使识字遇到《黄帝内经》也连连叫苦难懂的时代,他居然能完整的背诵出来,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