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君子,不敬畏圣贤且不说,解释的也不对,因为原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天理,道理,术理,你这就是随意捏造,乱解释瞎引申!胡说八道也罢了,你还乱编排圣人的经典,整个《述而》篇讲的就是孔圣人阐述如何“述而不作”。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分歧的根源就在《述而》篇,就在“述而不作”四个字上!今文鼓励创新,提倡接受新思维新事物;而古文一派坚决反对创立任何新学说,为把持话语权,古文一派同时否定不利于圣贤学说的新知识。
古文一派坚守一条底线,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他生而知之!圣人知道整个天下的不足所以才入世传授教诲,“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是圣人阐述治学理念,教导后人认真学习和继承先贤的辉煌文化,不能因为圣人自谦一句“我非生而知之”你就不当他是圣人!
古代的好东西一辈子都学不完,创立自己的新的思想纯属好高骛远,你还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本身正确,然而用在这里是错的!因为用自身立场判断好坏这样做本身就很荒谬,随意删减只会选取对你有用的,去掉对你不利的!
你弄不明白不代表以后没人明白,你要做的就是别乱解释!用陈陈相因的方法,采取中庸之道认认真真学,老老实实背就好了,乱想那些有的没的简直不可原谅!搞出些有的没的就说是新理论,纯粹滑天下之大稽!
明白观点相差不多,徐干这才坐下,同时抛出第二个问题:“君子之行不同,归洁其身而已。洁身既善道,善道者,五经正典也。所谓善道既正道,皆以忠孝信义为本,善道有统故殊途同归,异端既他技不同归也。”
这次直指儒家”攻乎异端“理论的方向性问题,同时也是当下主流认可的说法,儒家五经就是正道,正道是大家遵守的本源,只要遵守本源那么可说都是有利的;而异端指有异于圣贤大道的学问,和正道有本质区别。
刘琰正色回应:“夫小道必有可观,恰合异之论非不适世,盖君本末之言,然至远恐泥,故圣贤以为不可攻。”
我们今学不讲异端只说小道,都是学问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就好像“刑名家”以及诸子百家都有他的道理,还有你本末都重要的理论;不过专研小道会妨害实现远大的目标,所以圣人才不建议耗费过多精力去深入研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干继续提问:“何以攻之?”
“待之以诚,断断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