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铁地说:“吾已决之矣。”说罢,便毅然兴兵伐吴,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此时的吴国,军备充足、士气高昂。夫差闻讯后,迅速征发全部的水陆军迎战。双方军队在夫椒(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摆开了决战的阵势。夫椒山上,战云密布,杀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越军在勾践的率领下,奋勇向前,试图凭借着初战的气势给吴军一个下马威。然而,吴军毕竟准备充分、训练有素,他们的阵型严整,配合默契。在战斗中,吴军士卒们奋勇杀敌,如猛虎下山一般,很快就占据了上风。夫差站在高处,看着吴军的英勇表现,心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他知道这场胜利是为父亲复仇的关键一步。
越军在吴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支撑不住,节节败退。吴军乘胜追击,直捣越都会稽。会稽城的城墙在吴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城中的越军士兵们拼死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吴军的强大攻势。最终,会稽城被攻破,越王勾践带着残兵五千人退保会稽山。吴军将会稽山团团围住,就像铁桶一般,越军被困在山上,陷入了绝境。勾践望着四周的吴军,心中充满了绝望,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他知道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而他的命运也将在这一刻被改写。
在危难之中,越国的形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越王勾践焦急万分,急忙问计于大夫范蠡。范蠡作为越国的智囊,深知此时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他冷静地分析道:“此时硬拼只会让越国彻底灭亡,不如卑辞厚礼向吴请和;如吴人不许,即举国降吴,以身追随吴王,再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范蠡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但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他知道,只有暂时忍辱负重,才能为越国保留一线生机。
勾践权衡再三,内心挣扎不已。他深知投降的耻辱,但面对吴军的强大压力,他也明白硬拼绝无胜算。最终,他觉得范蠡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计策。他派文种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诚恳的言辞,前往吴军乞和。文种带着勾践的期望,带着越国最后的希望,踏上了通往吴军的路途。
夫差本来想答应越国的请求,毕竟战争已经让吴国消耗了不少的精力和物资。他渴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让吴国恢复元气。但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他进言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伍子胥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严肃,他认为这是上天赐予吴国消灭越国的良机,如果轻易放过,将来必定会后悔。然而,夫差不听劝告,他一心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便拒绝了越国求和的要求,但要求越国必须臣服于吴。夫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