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发展到讨论扳倒元义的计划,并开始付诸落实。
第一步,皇帝借口六镇平叛为当务之急,希望元义专注于平叛军务,辞去领军将军之职,由元义亲信侯刚接任。
元义没有反对,上奏请辞领军将军一职。
皇帝下诏,允许元义辞去领军将军职务,同时晋升他为骠骑大将军,以示嘉许。
元义成为唯一的大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军队最高统帅。
皇帝又以内臣、外臣有别为由,顺便解除其侍中职衔。
侍中是权力核心的起点、基本要素、标志。没侍中职衔,不奉诏不得进入皇宫。
第二步,接任领军将军不久的侯刚被调任冀州刺史。
他还没赴任,又接到新诏书,被降为征虏将军。随后莫名死在家中。
左卫将军皇甫度任领军将军。他是胡太后的亲舅舅。
第三步,刘腾的接班人、太监总管、光禄勋贾璨,被调任济州刺史。
贾粲走到半路被人杀死。凶手逃走。
第四步,领军在外的元义之父、骠骑将军元继被调入朝,担任太尉,失去兵权。
525年正月,元义心腹、安东将军、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举旗造反,自称“宋王”。
元法僧之所以反叛,是收到来自洛阳的密报:自己的后台元义恐怕要倒了。
皇帝元诩诏令安乐王元鉴率大军讨伐元法僧。
元法僧派儿子元景仲到南梁接洽投降事宜,表示可以带领徐州七郡二十四县相投。
南梁萧武帝大喜,先遣散骑常侍朱异带萧衍亲笔信安慰。接着派出大都督元略、平北将军陈庆之北上接引元法僧。
这位元略也是北魏鲜卑宗室嫡系,他是中山王元英第四子。
当年,因为元义杀害清河王元怿,元略追随大哥元熙愤而起兵反抗。
元熙被杀后,元略叛投南梁。
而元略这次要接应投梁的人、鲜卑宗室重臣元法僧,正是元义的亲信、元略的杀兄仇人。
——这也正是北魏朝廷政治混乱的真实写照。
元法僧叛梁这事,后来成了压垮元义的最后稻草。
元义后来被皇帝赐死。
这时胡太后已再次登临太极殿,第二次临朝摄政。
因为元义是自己妹夫,胡太后特许他以骠骑大将军规格下葬,家人也不受影响。
这样的结局,对元义和家人来说,也不算太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