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异常勇猛。
而怀朔镇军民中,多数人都与叛军有千丝万缕联系,内心赞同他们的行动,自然不会与之死战。
很快,怀朔镇被卫可孤攻陷。
杨钧、侯景等人突围逃走,而贺拔度拔和三个儿子都被卫可孤俘虏。
高欢是低级军官,举手投降缴械后,只须表个态拥护起义军,则可自行回家。
卫可孤的起义军本身都是六镇人,对放下武器的怀朔军民,一律宽待,想留就加入起义军,想走的就放任离去。
贺拔度拔带着三个儿子回到老家武川镇龙城县。
元彧在五原与破六韩拔陵交战几次,每次皆败。
于是率残部退守云中。
皇帝元诩(其实是元义、元雍的决定)下令对元彧免职、革除爵位。
朝廷改派尚书令李崇为北讨大都督,率军北上平叛,并接管元彧残部。
同时,朝廷又让广阳王元深、抚军将军崔暹作为李崇副将,各领一军,协同李崇作战。
辅军将军费穆也被编进李崇军中。
李崇兵分两路,自己率一部西行,攻打五原、怀朔,让崔暹率东路军攻打武川叛军。
破六韩拔陵击败元彧后,屯兵白道,为卫可孤拦截朝廷援军。
李崇命令崔暹避开破六韩拔陵,绕道去武川。
崔暹立功心切,不听从李崇命令,就近与破六韩拔陵交战。
结果,崔暹部惨败,全军覆没。崔暹单骑逃走。
破六韩拔陵与卫可孤夹击李崇。
李崇不敌,退回云中,据城固守,与叛军对峙。
前面提过,广阳王元深曾向朝廷提出南北合制、一视同仁的建议。那道奏折就是此时在云中构思、上奏的。
元深指出:六镇军民叛乱的根源,就是因为魏国迁都洛阳后,平城、洛阳两地鲜卑贵族的待遇、前途差距有天壤之别,所以导致发生叛乱。
元深强调:要根除叛乱,不在镇压叛军,而在将平城、洛阳贵族待遇一视同仁,百姓负担与全国一体,缩小以至拉平南北差距。
可惜他的真知灼见得不到朝廷话事人元义、元雍共鸣,被束之高阁。
皇帝下令将败将崔暹押送洛阳受审。
崔暹是元义的党羽。到了洛阳后,崔暹家人将一半家产交给元义,求他救助。
经过元义操作,崔暹被无罪释放。
元深的认知无疑是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