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时期,禁卫军体系沿用魏晋旧制“五营校尉”制。
五营就是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大军营。这五大营分布在首都各处。
五营长官称“校尉”,官秩比二千石,正四品。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让领军将军于烈改变旧制,将五营变为“中军”、“台军”、“外军”三大营,统属领军将军管辖。
中军负责皇宫安全,下辖两个虎贲营;台军负责保卫皇城,下辖四个羽林营;外军负责驻守洛阳外城,下辖四个玄甲营。
中军、台军、外军军官,称将军、校尉、都尉、队主、小队主。
由于胡太后大肆修筑寺庙、开凿佛窟,将国库挥霍一空,外军、台军的福利不断缩水,甚至发生外军欠饷之事。
这在从前是不可思议的。
禁军之中早就有不满情绪蔓延。
这时听到朝廷打算取消军职转文官的惯例,于是有人暗地里煽风点火,禁军军士们开始聚集、汇流,准备闹事。
大伙也打听到了,这个缺德方案是尚书郎张仲瑀提出的。
张仲瑀之父张彝是征西将军。张彝长子张始均是员外散骑常侍、着作郎。
这时的北魏,最高军职依次是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三品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方将军。
征西将军排位很高。
张彝获准开衙建府,且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519年二月,禁卫军官兵们冲击尚书省寻找张仲瑀。未果后,转头包围了征西将军府,将张彝、张始均、张仲瑀父子三人困在府里。
人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激昂,场面眼看要失控,张彝命令卫队护着张仲瑀突围转移。
将军府卫队被打到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张仲瑀在几名死士掩护下总算逃走。
张彝、张使均父子以为送走张仲瑀,人群就会退走。
哪知完全不是这样,局面已经失控。
张彝、张使均父子挨了一顿暴揍,后被推进火堆。
张使均被当场活活烧死。张彝挣扎着爬出火场,几天后死去。
——这种因为一道奏折,禁卫军冲击重号将军府,烧死高级将军、朝廷官员,打残朝廷官员的案件,在历史上就这么一次 ,性质极其恶劣。
最后,领军将军元义收到消息,派军队来驱散闹事人群,抓捕凶手。
洛阳官场都知道,张彝与前任领军将军于忠是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