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装置在智能自动化系统的操控下,迅速展开了作业。
\n
四条缓冲支架的侧沿,螺旋推进的钻孔装置快速的朝着小行星内部的岩层推进。
\n
这一功能算是从他们研发的月球小型全自动化采矿机延伸拓展而来的。
\n
和月球的低重力一样,如果不将设备牢牢的固定在小行星或陨石上,那么在推进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出现推进装置直接脱落的情况。
\n
所以就需要‘锚点’将其牢牢固定在地面上了。
\n
等待了一小会,精卫·陨石推进装置的四根固定支柱就已经钻进了这颗小行星的岩层中,将自身牢牢的固定在上面。
\n
随后,调试程序启动。
\n
测试使用的陨石推进装置中内部携带的一块容量超过1250kwh超大容量的锂硫聚合物电池,而非正式推进装置中使用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磁流体发电机组。
\n
一方面只是这次的任务是测试采集数据。
\n
另一方面则是后者的设备体型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仅是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磁流体发电机组,还需要一套配套的小型超算能进行控制。
\n
航天飞机能塞的下是因为的确有这个需求,但将这些东西塞进精卫·陨石推进装置-中就确实有点为难人了。
\n
好在川海研究所那边的量子芯片技术已经成熟突破,星海研究院那边正在联合航天局与下蜀航天基地开发成熟的量子操控系统,准备将无极量子芯片安装到小型聚变堆上,取代原本的小型超算系统。
\n
这样一来,在砍掉了超算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设备后,精卫·陨石推进装置能做到整体控制在二十五米以内,可以直接模块化塞进二代机中直接打包运送到小行星带。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