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茭蒲,年久,根浮出水面,厚数尺,广者可达几百丈,小者可达几十丈,已有百姓在上面施种,庄稼即可生长,当地人称之为葑田。但李国公又有一议,若是组织人手,在上面作木排,然后铺泥,收获更巨。江南湖泊沼泽众多,仅此一举,可以为国家谋得无数良田。”
\n
对此,有许多人不懂,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去过江南,只知道江南水多,天气湿热,地势低洼。
\n
葑田与架田,李威同样不大清楚,但让他想起一件事,好象美洲大陆现在,或者将来也发明了一种湖上浮田,与此十分相似。因此大约是可行的。
\n
要不要亲自去一趟江南,可这想法一闪而过。来到唐朝后,去了许多地区,比如剑南南诏,比如青海西域岭西,甚至跑到阴山脚下溜达了一圈回来,但就没有没有去过江南两准。
\n
现在更不能去了。
\n
略略有些遗憾,想做好皇帝,很难的,也未必有那么快活。又说道:“其次是沙田,江淮间,江边海畔,有许多出没无常的沙淤地,江水激于东,沙地涨于西,江水激于西,沙地涨于东。只要掌握其规律,及时耕种,地质肥沃,可保丰稔。对此,也可以向百姓宣传鼓励。并且免去所得赋税。诸卿,取税乃是治理国家,非为税而取税,最终还是以还之于民为本质。”
\n
又是李威当时没有想到的。沙田肥沃,也承担着一些风险,江水变更,将会一玩所有。若是开发,可以变出来许多耕田,但在总数中占的比例还会很少。因此,对这种田,李威直接免去了税务,造福于百姓。
\n
“陛下仁爱。”骞味道马屁又来了,立即附和。
\n
“朕不仁爱,数次出征,死于朕指挥之下,多达几十万人,甚至有上百万百姓受到朕的戗害。”
\n
马屁不管用,拍到马蹄上了。骞味道尴尬不止。
\n
又道:“从今以后,休说朕仁爱,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实事,使我朝变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