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辉摆摆手,“走个内部协作流程就行。
\n
“我们设一个‘哲学子课题’,单列一栏,附上课题说明书,明确研究内容、阶段目标和成果形式。”
\n
“由经济系牵头,我们哲学系联合签署《项目结构补充报告》,再让科研处统一盖章,送教务处,再转报市里。”
\n
“这样,我们就能名正言顺进项目体系,也能进入成果报表。”
\n
德国古典哲学老师跟进一句:“那子课题我们写什么?”
\n
萧辉指着桌上那份哲学理论说明稿,开口道:
\n
“他写的这篇稿子,就能当子课题的基底。”
\n
“我们可以围绕‘通用标准制定的技术哲学支撑’,构建一个技术~理论双向链接模块。”
\n
“以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解释标准抽象过程,以黑格尔‘主观意志的对象化’分析技术规范生成逻辑,以哈贝马斯‘合法性结构’诠释制度协调机制。”
\n
“我们的课题职责就是为项目提供技术标准背后的理论支撑,完成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制度的逻辑闭环。”
\n
“这结构就清晰了。”近代哲学老师一边说,一边在便笺上勾出草图。
\n
“修理厂做样件实操,力学系建模评估,经济系测算成本、组织流程与资源配置。”
\n
“而我们,负责理论托底。”
\n
“把原本的‘通用件研发’,升格成‘技术理性建构过程的多学科协同试验’。”
\n
“通用化标准的制度合理性论证、认识论基础、制度演化分析,全都归我们。”
\n
“还有。”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