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了两天时间写完,然后将姜采儿找来,姜采儿了半天时间帮李响修改,最终形成了一套非常高效和完美的疏浚方案。
\n
如此有水准的方案,一般人还真写不出来。
\n
共分五个部分。
\n
第一部分是上游治理:采用梯级调控体系,包括“岩脉重塑”和“梯级水坝群”两大块。
\n
“岩脉重塑”分三点,首先运用“地脉感知能力”扫描峡谷段岩层,定位山体滑坡隐患点及河道狭窄处,在方案中一一标明。
\n
其次以“岩甲塑形”将陡峭河岸改造为阶梯式缓坡(坡度≤15°),同步嵌入天然玄武岩护岸,减少水流冲击。
\n
再次,在壶口瀑布等急流段下方构建“地枢分流柱”,通过定向释放土系能量形成螺旋状消能结构,降低水流湍急度。
\n
“梯级水坝群”分两点,一是于龙羊峡、刘家峡等关键节点,以“地脉虹吸”技术抽取深层岗岩,铸造蜂窝状透水生态坝体(兼具防洪与鱼类洄游通道)。二是在坝体内部预埋灵力矩阵,汛期可激活“岩甲增殖”临时加高坝体,枯水期则收缩恢复通航水位。
\n
第二部分则是中下游悬河治理的河床沉降工程:运用“地枢演世录”异能,将下游河床淤泥收入异次元仓库,然后以20马赫的极速,去往太平洋深处,将淤泥抖落入海。
\n
河床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砂子,但是,这些砂子经过黄河之水冲刷和沉积,表面十分光滑,直径通常在0.3毫米以下,如果用于搅拌混凝土,会出现凝结力不足和砂浆稀化的问题,无法用于房屋建设。
\n
而且,量太大了,即便是李响的仓库也无法全部存下,索性扔弃。
\n
按照李响的估算,八百里悬河,假设平均高度为五米,宽度为0.8公里,挖开的土方量高达32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