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看出药渣有异。“许宬突然逼近半步,“是当真机敏,还是有人指点?“
“我娘陪嫁的丫鬟懂药理。“郑源梗着脖子,喉结滚动,“那日我发病呕吐,她在我吐的秽物里瞧见未化的红信石。“
暗室陷入死寂,许久才听得许宬轻笑:“倒是个忠仆。“他扔过枚青铜腰牌,“明日去城隍庙接头,就说你要找玄冥子复诊。“
郑源接住腰牌时,掌心黏腻全是冷汗。那日他在沈钧钰面前赌咒发誓,说要拿命搏个前程,可真摸着金林卫的令牌,膝盖竟有些发软。
郑府东厢房飘着药香,郑源跪在青砖上,看着父亲案头那方歙砚——这还是他八岁时打翻墨汁,污了祖父的《寒江独钓图》换来的家法。
“父亲,儿子明日要去趟城隍庙。“郑源重重磕头,“若。若回不来,求您把城郊别院给巧娘母子。“
郑老大人握笔的手一抖,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大团污渍。他想起上月太医令的话:“贵公子这病。恐难有子嗣。“可眼前这个混账东西,此刻竟挺直了腰板。
“起来。“老人搁下狼毫笔,“你大哥在兵部,二哥在户部,三哥。“话说到一半突然哽住,抓起案上茶盏砸过去:“混账东西!现在知道当英雄了?“
郑源不躲不闪,任由热茶泼在肩头。茶渍顺着锦袍往下淌时,他瞥见父亲袖口磨破的镶边——自他染病,老头子已有月余未添新衣。
“儿子想明白了。“郑源又磕了个响头,“金林卫许统领说,若立了功。“
“滚去祠堂跪着!“郑老大人突然暴喝,却在儿子转身时补了句:“穿件厚实的大氅。“
靖安侯府书房亮着灯,沈钧钰正往奏折上盖私印。窗外飘来梅香,他想起白日里晏菡茱插瓶时说的话:“这红梅要斜着剪枝,就像郑公子那日折给老夫人的。“
“世子爷。“亲卫悄无声息落在廊下,“金林卫的人撤了郑府暗哨。“
沈钧钰合上奏折,蜡油滴在火漆上凝成血珠。父亲临行前交代过,金林卫插手的案子,靖安侯府半步都不能沾。可那日郑源跪在雪地里求他递折子时,眼里的火苗像极了他当年在演武场射出的第一支箭。
“把咱们的人都收回来。“他吹熄烛火,“明日去太仆寺,该准备春耕的骟畜事宜了。“
城隍庙后巷飘着油饼香,郑源数到第七根盘龙柱时,终于等来接头人。那瘸腿乞丐往他手里塞了半块馍,馍里裹着的字条写着“亥时三刻,醉仙楼地字房“。
这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