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朕见过野狗刨食人尸,也见过易子而食。百姓有亡者埋尸于野,不日便被人掘食,所以家有亡故者,需得守着墓穴。”
\n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带来的冲击力让唐笙久久不能忘怀。
\n
她不敢想象,那是怎样的场景。
\n
唐笙望着秦玅观,却见她阖着眼,好似已经睡去。
\n
“所以,您用膳时总会想起那样的场景?”唐笙轻声道。
\n
秦玅观喉头发出一声极轻的应和,听着近似轻浅的呜咽。
\n
唐笙心颤了下。
\n
“回京后便吃不进饭了。”秦玅观道,“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习惯。”
\n
古代缺衣少食,唐笙是知道的,但她从来不知道粮食竟紧缺到了这种地步。
\n
念书时,老师曾说过“无农不稳”这个词。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视农业生产,正是因为粮食对于人无比重要。衡量一个王朝是否处于盛世,就是要看老百姓能不能维持温饱。
\n
历朝历代,即便是在极尽豪奢的禁宫,皇亲贵胄的残羹冷炙最后也都会被宫女太监们分食完。宫廷尚且如此,民间多数时就连维持温饱都很艰难,因而才有那么多百姓搭上一切也要将儿女送进宫去当牛做马。
\n
“陛下您是明君。”唐笙温声唤她,“您知民间疾苦,这已经很好了。”
\n
秦玅观未曾说话,只是静静望着帐顶。
\n
唐笙记不清自己是何时睡去的了,只记得醒来时帐中已经无人了。
\n
*
\n
除夕将至,宫内和宫外氛围都很凝重。
\n
秦玅观在除夕当天得了长郡来的奏报眉心才舒展了,宫内的裴太后和众宗亲却都还处于剑拔弩张的氛围中。
\n
宫内张灯结彩,表面喜气洋洋,实则暗流涌动。
\n
民间只知二十七夜有瓦格细作混入城中同京都守备军激战了一个晚上,眼下动乱已经平定,除了旧有宵禁外,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
\n
而宫内却流言四起,有传秦玅观病重昏迷储位空悬的,有传秦玅观已经驾崩太后为了为弘安公主铺路秘不发丧的……
\n
这些留言里有条最最离谱的,说秦玅观同自个养在宫中的情人私奔了,先前称病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