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未退,初秋已临。
李一凡站在星城市府西南角的观景台上,俯瞰着不远处那一片片高校集群,心中却没有一丝轻松。
近三个月来,围绕“校园贷”展开的金融风险整顿行动虽取得显着成效,但他深知,这场风暴的根本,不只是几个地下高利贷窝点被清除,也不是几个平台整改上了报纸头条,而是——能否建立一套系统性、结构性的青年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市府大会议室内,星城市“金融风险防线建设工作会议”正在召开。
财政局、金融监管局、教育局、团市委、公安局等多部门负责人列席,李志远主持会议,李一凡坐于主位。
“我们不是靠一轮行动解决了校园贷,而是用一套机制,终结了风险蔓延的链条。”李一凡缓缓开口,目光沉静。
他话音刚落,公安局副市长黄成义便补充道:“目前全市共查处高校借贷类非法平台23个,涉案金额超过2.6亿元,涉及学生用户4.1万人,已移送司法处理的有112人,未成年借贷用户均已协调清偿。”
黄成义声音铿锵,背后是一场彻底的“金融扫雷战”。
会议桌另一侧,教育局负责人迟疑了一下,随后起身汇报:“根据市里指示,我们已将‘金融素养课题’纳入全市46所高校新学期选修课程,目前已有23所学校开设‘大学生财商启蒙课’,师资方面也与市财政局金融干部培训中心合作完成。”
李一凡点头,随即将视线转向网信办:“社交平台上的‘校园贷软引导内容’处理得怎么样?”
“我们已与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平台达成合作协议,针对性屏蔽或标注风险提示内容超3.2万条,设置关键词主动过滤机制。同时,凡星传媒配合下推出#大学生远离校园贷#专题短片,24小时播放量破1.3亿次。”网信办负责人回答道。
提到凡星传媒,李晓薇也在座。这次她亲自操盘的“青年财商教育宣传战”可谓漂亮收官:
——短片里没有任何说教,反而用两个大学生从炫耀到落入陷阱、再到醒悟的过程,用年轻人的语言和剪辑节奏,彻底击中了同龄人的心理。
不仅如此,星城高新区还上线了“大学生金融信用观察平台”,实现对高风险借贷行为进行行为预警、信用标注与风险引导三维干预。
“校门口那几家原来打着‘培训贷’、‘分期手机’的门店,已经被市监局吊销了执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小声插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