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口”。
—
李一凡深知,这一机制注定会触动部分中层利益群体。
果不其然,会议后第二天,市委办公厅收到了三封“联名建议”:
? 有的建议“改革节奏过快,建议先在部分区县试点”;
? 有的强调“需重视‘隐性稳定性’,改革不能影响组织忠诚”;
? 甚至有人直接指出:“述职制下,不善言辞的干部将被边缘化。”
李一凡把几封信看完,冷笑一声:
“讲不出话的干部,怎么代表群众?怎么落实决策?”
“不是会说话才重要,而是有没有干过实事、能不能回答出自己干了什么。”
—
几天后,星城市组织部发布首批参与“公开述职”干部名单,覆盖全市12个区县、38个部门,共计146人。
所有干部需在7天内提交个人年度工作报告,并接受跨系统交叉评议,由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干部组成临时评审团,逐项评分打分。
—
那一天,整个市府系统都在关注这批人的答辩表现。
有交通局基层项目办的工程师,在述职会上以一口浓重方言、朴实无华地讲述三年内修通5条村道,减少山体滑坡风险20%,得分全场第一;
有科技局研究员讲得口若悬河,却被一问“项目最后因何搁置”时,答不上来,当场失分;
最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派出所副所长,因多次处理基层矛盾化解、信访案件结案率高、社区满意度排名前列,被评委团高分推优,市委组织部直接将其纳入“重点调研对象”。
—
这套新制度,也引来了省内外关注。
潇湘省组织部部长许宏志亲自致电李一凡:
“你这是把组织选拔机制,变成干部‘赛马场’了。”
李一凡笑了笑:“不怕赛马,就怕马不跑。”
赵建国也在省委常委会上点名表扬星城:“选拔机制改革,打破了干部提拔‘静态思维’。”
—
不过,阻力仍在暗流中滋生。
某些长期依赖“关系升迁”的部门负责人,开始私下抱团,向省委组织部发起质疑,称“星城试点缺乏党性把控”“公开竞争削弱党组织领导权威”。
面对这股“保守回流”,李一凡直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提出两点:
一是改革坚持“党管干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