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问道:“你在看什么?”
男孩惊了一下,慌忙把书藏在身后,低声说道:“我……我在看爸爸给我的旧书。”
就在这时,男孩的父亲从屋里走出来,眼中带着几分不屑地打量李一凡,冷冷地说道:“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干点活儿,能挣几个钱!现在人都进城打工,读书有什么前途?”
李一凡强忍怒气,耐心劝说道:“孩子的未来不能只看眼前的收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您看看,那些有出息的人,都是靠学习走出来的啊。”
然而,男孩的父亲却不为所动,冷笑道:“读书?还不是花钱的事!有钱还不如留着娶媳妇,干嘛浪费在书本上!”
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男孩眼神黯淡,默默地低下头,抱紧怀里的书。李一凡轻轻叹了口气,摸着男孩的头,温柔地说:“好好读书,叔叔相信你可以走出大山的。”
走出院子时,他心里被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充满了:无数孩子的未来,竟被如此冷漠地掐断。他不禁想到重生前自己看到的巴勒斯坦儿童,他们同样贫苦、无依,而眼前这些孩子的命运是否会改变,竟要取决于一个短视的观念。李一凡暗暗发誓,无论多难,他都要让这些孩子的未来多一份希望。
李一凡在一位校长的推荐下,拜访了村里年纪最大的老师张老师。张老师已经年近六十,头发花白,手上满是裂纹,嘴角带着和蔼的微笑。他在这个乡村教书三十多年,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却从未放弃。
张老师请他坐下,端来一杯淡淡的茶水,微微笑道:“小李啊,我听说你是专门来做教育扶贫的,真是好事啊。其实,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想法,只要孩子们能多识几个字,学会些道理,将来有个好日子,我就满足了。”
李一凡听着,心中感动。他看到桌上摞着厚厚的作业本,显然张老师已经批改了很多。他试探性地问:“张老师,您有没有考虑过,让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