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你自己定,我只是做个建议。
\n
秦父说,我敬听老师的。
\n
就这样,他们一同在一起生活了十年,一直到秦父师范毕业,做了老师,搬到教书的学校里去住,才分开。
\n
(二).
\n
柳先生在北方办起了小学直到高中,不仅使他获得了声誉,也更让人敬佩他的学识.北方当时几所著名的高校争相请他去教课.
\n
柳先生教历史从来不写教案,当然除了有特别要求的部份,他上课上下五千年娓娓道来.因为新学,旧学他都热衷,且都有深入的研究,还去日本学习过.特别是他参加大革命的经历,使他的课不光只讲历史的掌故,而且还联系当时的实际,借古谕今,让人得益非浅.所以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n
只要是柳先生的课,不仅本系的学生不会缺课,就连外系,外校大量学生都来旁听.
\n
柳先生对时局,新闻的分析文章常常见诸于报端.
\n
往往是听课的人越多,柳先生讲课的激情更高,更浓烈,不知是否达到了他在清朝末年,为唤醒民众,登台演讲时的那种状态.
\n
第二位柳师母马淑君在女子师范读书时,就是常去听柳先生的讲课,转而仰慕他,经人搓合,和他走到一起的.后来
\n
淑君又把求学借宿在自己家的远房亲戚李婉之,就是后来的兴旺和家旺的妈妈,介绍给了秦父.
\n
(二)
\n
柳先生年龄大了,准备回上海商务印书馆编书之前,向学校推荐秦父接他的课.学校本来觉得秦父只是高等师范的文凭,担心他压不住阵脚,惹得柳先生好一阵不高兴,甚至说不去参加为他开的欢送会了.
\n
后来的事实时,秦父的讲课虽没有柳先生那样的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