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后改为拥有高大明亮建筑的公共图书馆。
\n
到1932年,商务印书馆的发展规模已超过包括日本在内的远东地区甚至整个亚洲的所有出版企业。193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占全国出版物的百分之五十二,被世人誉为东方文化之中心机关,在中国教育、文化、出版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n
当时的文人学子为自己的作品能被商务出版,孜孜以求;大家文豪也以自己的大作,被商务印成文字而深感自豪!
\n
就像章开沅老先生在《文化的商务》一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作为百年老店的商务印书馆,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且它还曾是我青少年时代的主要知识泉源之一。”
\n
(十)
\n
在1932年1月29日这一天,也就是第一次淞沪抗战的第二天,日本鬼子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轰炸中国当时最大的文化单位——商务印书馆!
\n
就战争而言,日本鬼子不对很多重要的军事、经济设施发动攻击,而对于中国的一个民营文化单位,何以让日本鬼子这么大动干戈呢?
\n
其实,日本鬼子及其军国主义的领导人的这种恶毒的做法,类似当年的满洲人对待蒙古人。清朝统治时期,有一项民族政策非常奇特,就是阻止蒙古人汉化。满洲人知道,汉化能给少数民族带来政治、军事、文化上的腾飞,而且他们也尝到了这方面的甜头,所以,有效地阻止蒙古人汉化,就等于在中华大地上,只满洲人一家强大了。这种情感,来自于蒙古人曾在元朝时统治过中国。那时的蒙古人不知道汉化的厉害,所以没有汉化,也就没能成为中原大地长久的主人。满洲人就不同了,他们的汉化,使一个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清朝的皇帝中,他们的汉化也一个赛似一个,以满族人鼓吹的,中国封建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为例,他的汉化,竟然是以作汉诗来体现的,他一生共写了五万余首。以文学而论,乾隆的诗没啥狗屁大的价值;但以个人的汉化而论,也许堪称世界第一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