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舟租用了一个更大的工作室,还招揽了几位同样充满激情的员工。他们开始加快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程。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新产品上市的时候,市场却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四章:市场的挑战
他们的“便携式芍药砚台渔夫背包”在市场上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受到热烈欢迎。虽然产品很有创意,但它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而且,市场对于这种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新型产品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消费者在看到宣传后,都表示不太理解这个背包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用来背东西呢,还是用来写字画画。
“我们的产品很有特色,但我们需要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它的价值。”朝帆意识到,他们需要在市场营销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夕舟提出了一个新的营销方案:“我们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户外爱好者和书画家来试用我们的产品,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使用体验。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背包的实用性和独特性。”
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合适的人选进行合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有些知名的户外爱好者对这种融合了文艺元素的产品并不感兴趣,而有些书画家则表示这个产品在功能上还有待改进,比如砚台的墨汁容量太小,不适合长时间的书写。
朝帆和夕舟陷入了困境,他们既要解决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又要解决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他们开始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同时加大了广告宣传的力度。
第五章:内部的分歧
就在朝帆和夕舟为了产品的改进和市场推广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公司内部的员工却出现了分歧。
一部分员工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另一部分员工则认为应该坚持以高品质、高价格的路线,通过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文化附加值来赢得市场。
“如果我们的价格太高,根本就没有人会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要面向大众市场,就得降低成本。”主张降价的员工说道。
“但是我们产品的成本本来就很高,因为它融合了很多独特的元素。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就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反而会失去那些对我们的创意感兴趣的消费者。”坚持高品质的员工反驳道。
公司内部争吵不断,朝帆和夕舟试图协调大家的分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