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20世纪初前后几十年,世界各大强国的军事竞争是常态化的。贯穿每一处殖民地争夺战的过程中,是一次次速度惊人的武器装备变革升级。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重要的,是海军舰艇。
\n
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随着西方科技爆发式的发展,直接代表了国家强大水准的战舰建造,成了整合国家技术生产力和国家财力的直观手段。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欧洲传统列强,为了把战火烧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以便维持其漫长的殖民地链条,近乎疯狂的把资金和工业技术投入到更新战列舰的制造当中。
\n
无须怀疑的是,在没有战斗机称霸天空的时代到来前,海上舰船的排水量、装甲、主炮口径、数量,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n
为了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或者为了竞争霸主地位,几大强国是敢于赌上一切的。
\n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挑战者---中国,面对随时可能联手杀来的列强恶狼,也只有不停地升级自己的军事力量,借助另一时空援助的技术优势,在这场竞争中以最小的代价,抢占一个最为有利且独特的领先位置。
\n
杨浩深知未来的挑战有多么严峻,别看眼下中国海军拥有了四条最大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战列舰,就其火力、装甲、航速、综合作战性能来说,再过十年二十年,都可能跟洋鬼子们自己研究建造的后续舰艇刚正面。
\n
但要说这就能有保障了,他却一点都不看好。
\n
“河北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只有12吋305mm,哪怕其性能最终可以达到本世界二战巅峰之“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的卓越水准。无论射程、射速、穿甲厚度。都堪称独一无二。可要跟真正的战列舰比起来,这货依旧只能算勉强凑合。
\n
没有15吋以上的主炮,你好意思说自己是主力战列舰么?
\n
因此,在未来海军几大舰队规划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